《三角形》单元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331 浏览:117752

本单元主要教学三角形的认识.由于小学生思维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多地要依赖表象的支撑,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画图、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探索、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认识什么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以及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或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因此,本单元的教学效果如何取决于对操作活动的正确认识和有效实施.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尽管操作活动组织得很好,学生对三角形相关特征的认识也比较到位,但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还是出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多数学生尚不理解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能将这些知识点融合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因此单元复习时我又有意识地设计了一些相关练习,以沟通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知识的脉络层次;同时加强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举例如下:


1.“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都是40°,那么第三个内角是( )°.如果按角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如果按边分,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这个问题很好地沟通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三角形的分类等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练习,学生不仅能掌握已知三角形的一个或两个内角的度数求另一个内角的度数的方法,明确怎样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钝角三角形的方法,而且还有效沟通了按角和按边对三角形进行分类的两种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明白既然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那么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也必然有两条边相等,必然是等腰三角形,让学生学会从角的角度去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学生有了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再如“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比它的一个底角小,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等练习,都能起到沟通知识点、帮助学生梳理构建知识体系的作用.

2.“用一根18㎝长的铁丝围成等边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边长都是整厘米数),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以下知识点: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腰三角形的两腰相等;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由于用到的知识点较多,不少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这就需要教师进行解体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用铁丝围成三角形,其三条边要满足什么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你认为围成的这些三角形的较长的那条边可以是多少㎝?有几种情况?为什么?”(可以是8㎝、7㎝、6㎝等3种情况.因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所以较长的那条边最长应该小于周长的一半,也就是小于9㎝;较长的那条边最短必须等于周长的三分之一,也就是6㎝,否则围成的三角形的周长就会小于18㎝.)“较长边是8㎝、7㎝、6㎝时各可以围成哪些三角形?”(8㎝、8㎝、2㎝;8㎝、7㎝、3㎝;8㎝、6㎝、4㎝;8㎝、5㎝、5㎝和7㎝、7㎝、4㎝;7㎝、6㎝、5㎝;以及6㎝、6㎝、6㎝.).“围成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时,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特点?”(有两条边或三条边相等)“这样的三角形有多少种呢?”(8㎝、8㎝、2㎝;8㎝、5㎝、5㎝;7㎝、7㎝、4㎝和6㎝、6㎝、6㎝四种.)“你认为解决这类问题应从哪里入手?”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索、交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象“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40°,求三角形的另外两个内角的度数.”“三角形中,∠2是∠1的2倍,∠3是∠1的3倍,这个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等问题都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

(作者单位:835800新疆新源县新源镇回民子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