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要培养自主能力

更新时间:2024-03-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2739 浏览:55706

我们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转化为自主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所谓数学化,是指学生从自己的数学现实出发,经过“自主探索”,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数学活动的有效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取决于学生“自主探索”的深刻程度.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而不是模仿者.学生不是被动地接收外界信息,而是根据自己先前的认知结构去主动和有选择地感知外界信息,建构其独特而又有个性的知识体系.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已经研究过的现成的数学观点中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实践中亲身去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因此,必须让学生“自主探索”(包括观察、描述、操作、猜想、实验、收集整理、思考、推理、交流和应用等),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同时,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潜能,都有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作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有证实自己思想的,教师能否抓住这一点,是其数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

综上所述,学生的“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因此,新时期数学课程教学必须反映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改“学科本位”为“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放在数学课程改革最重要的位置,把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猜想、质疑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要使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1、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新课程标准要求: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个体差导,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他们的差异,在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满足多样化的学习,如对基础好的学生,在激发他们自主探索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可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潜能,大胆创新,拓宽、挖掘更深、更广的知识,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帮助,要鼓励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变“传”为“引”,变被动的教为主动的学

传统的课堂教学提倡的是教师“教”,学生“学”,也就是填鸭式的教学.它存在以下不足:1、教师主要采用讲授手段,把知识灌输给学生;2、权威性课堂教学使学生只能服从于教师;3师生之间交流少,信任少,学生独立人格不被重视;4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自己的独立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性不到发展.我们在新课标的课堂教学中,尝试着不是去简单的灌输,不是去一味的解答疑惑,而是努力设计好每一堂课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一面到学生去发现,去探索知识.力求课堂上不是教师“教”,而是“引”.变被动的教为主动的学:变教师唱主角为师生互动互教互学.要想适应新课标的要求,必须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


3、灵活应用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过程中要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教学对象的变化,教学设备的变化,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数学教学的方法很多,对于新授课,我们往往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我们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用谈话、读书指导、作业、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都是好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要及时加以总结,适当给予鼓励.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唱主角,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还要善于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4、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运用数学为社会怎么写作

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和方法,还要反过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发现、体会、理解生活中的数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面对新的数学知识,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探索其应用价值;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的策略.学生只有不限于教师提供的案例,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才能为知识的应用找到生长点,才有可能进一步探索其应用价值,体会数学的价值.在强调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时,不要将这种联系简单地理解成在其他学科中进行表达式的计算和图形的测量,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归纳、思考去探索这些表达式、图形在相应学科中的实际背景.如数学中的“还可以表示什么?”当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应该先建立数学模型(如不等式、方程、函数等).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收集最有用的信息,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根据这些信息构建一个合适的数学模型.数学建模为我们提供了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能体验从实际情况中发现数学的过程,获得“再创造”数学的机会.所以,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不要“公式化”,教学的重点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