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充满人文关怀

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62 浏览:153819

以学科为本位的传统语文教学,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从而使学生成为被肢解的人,甚至被窒息的人.要彻底扭转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学局面,必须进行价值本位的转移,即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注重学生的精神成长,使语文教学充满人文关怀.

一、关注学生的人性和个性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需要.人的需要有多种层次,低层次的有衣食住行等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高层次的有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情感的需要以及劳动、学习、创造等发展的需要;最高层次是追求文明进步、承担社会责任、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语文教学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特别是对那些高层次的需要,我们应尽力创造条件,使其有满足的可能.这样,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就不再是外在的口号,而成为源自学生内心的需要.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着重发展学生心灵中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千方百计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找寻出这种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还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出的人性.如《边城》为人类的“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通过教师的引导赏析,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记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生命存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世界也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在教师课堂教学理念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自己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社会也不需要每个学生都成为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国家需要80%以上的学生将来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普通工作者、劳动者.这样想来,我们就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就不用逼着所有的学生去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训练了.同时,也能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作为语文信息载体的课文,本身就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或弥漫着温馨的至亲至爱等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某种语文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着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对生活的体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做“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首先,透过形形色色的文字符号,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成为一个被感动的读者;进而将自己融入其中,成为情不自禁的作者;然后设置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教学情境,将那充溢在字里行间的情感呈现给学生,让他们随着作者的一颦一笑去忧去喜.“教育就是唤醒”,当学生的心灵一旦被唤醒,就能和作者的心灵互相沟通,和课文内容发生共鸣,从而以寻求精神家园的执著走进美好的语文世界.

作为关注学生情感的语文教学,不仅要把诗情、文情传送到学生心中,而且要精心给学生提供表达自我情感、评价情感的条件.放手让他们评价作品中的人情美、形象美、图画美、幽默美,从美的事物中找到情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借文移情、化景设情,表达自己的情意和体验.与此同时,教师要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情感互动活动中去,建立师生之间的良好情感关系,创设友好、、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心施教、以情,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只有师生产生情感共鸣,才能默契地配合,教者乐教、学者乐学,也更容易点燃中下水平学生的情感火花,才能有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总之,语文教师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悉心关注学生人性、个性、情感和道德,让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音乐,才能使语文教学服从、怎么写作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体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使语文教学淋漓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开发区潭口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