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是利弊并存的双刃剑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8288 浏览:81411

内容摘 要 :多媒体是现今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现代科技手段之一,同时多媒体也是一个利弊并存的现代科技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程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总之,我们应正确辨证地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多媒体技术更好地为提高教学质量怎么写作.

关 键 词 :语文 多媒体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多媒体是现今小学教学中最重要的现代科技手段之一.多媒体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把学生带进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发学生智力、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结构方面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可是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用好了,它可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润滑剂,否则,它将会与我们使用它的初衷背道而驰.正确适当地运用多媒体不仅可以改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它能在有限的时间(课堂)、空间(课间)内打破地域界限,展现古今中外的客观事实,使经验较贫乏的小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很感性地认识教材中的事物,使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小学生在课堂中能多感官、多角度、多渠道地进行学习,使枯燥的课堂学习成为他们学习语文的乐园.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在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和一张嘴的教学环境下,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真正魅力,而多媒体的运用,正是把现代科技引进课堂优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易学、乐学,培养了学生记忆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各种能力.

1.突破时空的限制,诱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本原性动力,没有兴趣更谈不上主动、自觉、及至自主.语文课的教学,由于教材中的课文和作者都处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空间,而学生由于生活经验的限制,缺乏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教师在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教学手法,难以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积极情感,学生的兴趣也难以调动.教师使用多媒体能打破时空限制,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直观形象逼真地展现出来,能使学生从听觉视觉上去领略语言文学所描绘“美”的情景,从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小语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紧扣桂林山水的特点,叙述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文章谴词造句严谨,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学生通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可是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亲眼见过,尽管课文描写得非常美,尽管老师用充满感情的语言来形容,讲述,可是学生的脑海里没有这样的图画,因此兴趣不高.但如果运用多媒体来教学,多媒体可突破时空限制,把桂林山水的美丽画面一一展现在同学们眼前,并配以优美的音乐、恰当的解说,同学们顿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当多媒体展现山“像竹笋、像屏障”、漓江的水“像镜子、像翡翠”的画面时,同学们高兴得直拍手,嘴里不禁地说:“太美了!我恨不得马上就去桂林看看.”就这样同学们主动通过自己的感官去深刻地体会课文,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2.再现情景,突破知识的重难点

如何巧妙地突破文章的重难点,这一直以来是我们语文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只要恰当运用多媒体巧妙的再现课文中的情景,不仅能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而且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如:我在上《“打扫”森林》这一课时,为了让同学们理解生态平衡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森林被打扫之前林中的情景以及被打扫后森林中的情景的动画,并配以恰当的音乐,当这两组反差很大的画面、音乐出现在同学们眼前时,同学们被震撼了,深刻地了解到虽然德国林务官的初衷是为了让树木长得更茂盛,可结果却使昔日葱绿繁茂的树木变得枯萎了.不需要老师过多的讲解,同学们自然而然悟出了一个道理:我们人类一定要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就这样这篇课文的重难点迎刃而解.


3.拓宽视听范围,训练记忆能力

人类感觉器官获取信息主要靠视听觉,而传统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觉让学生记忆,这种记忆较为枯燥,为被动记忆,记忆的时间也不长.多媒体则从不同方面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形成学生大脑皮层多个兴奋中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自学的感知思维中培养了记忆能力.如:《长城》一文,学生对垛子、瞭望口、射口、城台了解地甚少,但通过观察,学生看着画面对长城各个部位的认识更直观、准确、记忆也就更为深刻了.

由以上几方面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感知,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明显的效果.然而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如:

一、有的教师误认为,只要多次使用多媒体技术就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就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有的教师力求多媒体画面的漂亮和动画效果,结果却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有的课件在显示时,本来已经选用了非常精美的图片做背景,却又在同一张画面上出现几种不同的字体,甚至还不时跳出几个动画人物来;切换的方式各不相同,一会从这飞出一张,一会从那出来一张,还伴有不同的声音,不难想象,学生不会关注所要掌握的内容,而是过分注意不须掌握的部分,甚至会出现自发性的讨论,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状态.

二、过分使用多媒体,削弱了教师的作用.任何教学手段的使用,都离不开教师.有的教师把上课要说的话,录制下来作为配音,跟随课件播放.上课时,教师操作计算机,学生随屏幕显示学习,一节课看不到教师在黑板上写几个字,在讲台上讲几句话.其实,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并不能代替教师的作用.语文教师的一手好字,会使很多学生注意自己的书写;教师儒雅的气质,饱满的,个性的语言,抑扬顿挫的语调,会激发很多学生的朗读热情.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教师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提示,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授课的过程也是一个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心理活动进行积极引导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情绪智力的过程.而我们如果一味地依靠多媒体技术,会大大削弱教师的魅力.

三、直接再现情境,忽略学生的思维与想象.选入课本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需要教师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引导他们透过语言文字去品味语言,感知形象,体会情景,领悟道理.而多媒体技术在化抽象为形象、提高教学内容可接受程度的同时,很容易造成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培养的不足,长期如此,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也就受到抑制.

四、师生对话变成了人机对话.一节理想的课,不是看教师教了什么,而是看学生学了什么.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协调并积极参与学生活动.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看到很多教师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在了演示多媒体课件上,整个课堂教学形成了由教师操作、计算机演示、学生“洗耳恭听”的新的“填鸭式”模式.由过去的“人灌”模式变为现在的“机灌”模式,这样更加强化了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样多媒体的优越性根本毫无体现.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教师在设计课件的时候必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在课件结构上,可采用模块化思想,变线性结构为非线性结构,将课件设计成学生学习的资料库,并注意增强课件的交互性及其界面的人性化,使课件流向能根据教学需要而随意调度.同时,要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还可适当增强课件的智能化,提高自由度.能及时对学生的回答或提问做出正确的响应,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多媒体是一个利弊并存的现代科技手段,我们应正确、辨证地对待多媒体,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使多媒体技术更好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怎么写作.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