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教学片段点评

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68 浏览:17652

【教学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不懂的地方,可以问问同学,也可以请教老师,遇到生字翻翻后面的生字表.一边读一边想,你的脑海里出现了哪些画面?(生读书)

师:(出示:水窖 储水 膝盖)这三个生词你们认识吗?(生读)

师:“膝”是一个生字,怎么写能写得漂亮些?

生:撇捺要舒展些.

生:结构要左窄右宽.

【点评】2011版“课标”对写字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加强了写字教学的分量,明确写上“要在每天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从刘老师所呈现的这一教学环节中,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师心中有“课标”,心中有“写字”.

师:我们接着往下看,这两个字你会读吗?(血管血)这是多音字.

生:血(xuè)管血(xiě).

师:把它放到句子中,再读一读.

(屏显: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生读)

师:当这个字单独出现的时候就读xiě.(生再读)

生:(读)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

师:你看,你多读了一个“的”,你可以在血管后面停一下.

师:(范读)你再试试.(屏显: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点评】透过这一教学环节,我们可以看出刘老师平时是注重学生朗读指导的,长期对学生这样训练下去,学生读书结结巴巴不流畅的现象就会很少发生了.

【教学片段二】

师:读完这篇课文,让你浮现出了什么画面?

生:让我浮现出了常常去挑水的画面.

师:十里挑水.(板书:十里挑水)

生:那个村庄的太阳火热,村庄也很炎热.许多孩子让母亲打开水窖的水来洗澡.

师:一勺水来冲凉、洗澡.(板书:一勺水冲凉)

生:触发了对水的渴望.

生:下雨天,小孩子在洗澡,大人也加入洗澡的行列的事.(板书:下雨天洗澡)

师:作者就是通过这三幅画面让我们体会到了那位同学提到的水的珍贵.

【点评】单个儿的文字是一个符号,当文字一个个相连以后,就赋予了文字以生命和活力,文字就有了张力,有了温度.小学生的的想象力很丰富,他们读了文字后在头脑中产生的画面感更强.刘老师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是体现了学生的这一特点,还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每一个年级的学生都应关注的.


师:通过读书,你们不仅了解了内容,还理清了脉络,你最喜欢哪个场景?

生:我最喜欢一勺水冲凉的场景.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感受到了水的珍贵.

生:我喜欢下雨的场景.

师:为什么?

生:他们喜欢洗澡,是个快乐的场景.

生:我喜欢“一勺水冲凉”,写出了作者和他的兄弟对水的渴望,一勺水就可以冲凉了.

【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一环节,刘老师正体现了新“课标”的这一教学理念.

【教学片段三】

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三个场景,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这份快乐的.

生:而挂在她腰带上的那把钥匙,则象征着权威,幸福和痛快.

生:我找的是“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从这句里可以看出来,他们冲凉时的快乐.

师:“啊啊”这是他们冲凉时发出的快乐的声音.

生:我找到的是“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作者就是用这种细腻的描写,水流到哪,他就写到哪.

师:让我们再来读一读.闭上眼睛,想象你就是冲凉的孩子,水流到你身上.(指名读)你有什么感受?

生:幸福、痛快、美好.

师:你们的感受我也感受到了,我们再来看作者的感受,你发现了什么?

生:十分喜欢冲凉,听到他的毛孔的呼吸声.

师:这是拟人,吸吮的声音能听到吗?

生:听不到.

生:我觉得能听到.

师:是仿佛听到了,其实没有听到了.

生:因为他听到的声音是在作者的心里.

师:刚刚这位同学说,作者运用了拟人法.作者还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快乐.(板书:拟人、夸张)

师:作者巧妙地运用了细节的描写,拟人和夸张的写法,带给我们种种的感受.我们再来读.(生读)

师:让我们再回到那个村庄,那个夏天,看到孩子,看到几乎要风干的样子,读——(生再读)

师:再回到这个村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他们对水的渴望啊——(生再读)

师:这些场景不仅在你眼中,也在你的心中,请你再来读一读.(生配乐读)“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然后又滑过了我们的大腿和膝盖等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点评】这一环节,刘老师的教学方法很简单,那就是“读”,而收到的教学效果却不简单.刘老师设定了各种情境,把学生带进了语言文字,带进了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学生“读”这段话的形式各不相同,有齐读、有个别读、有配乐朗读、有边想象边朗读.学生通过朗读,读进了文本的内涵,读出了文本的意境.以读代讲、以读激思、以读促悟,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阅读的主体,比教师繁琐地分析收到的效果要好得多.

【总评】刘老师的课堂教学,给我最为突出的感受就是关注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 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但其核心内容是“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从本节课呈现的很多环节都可以看出刘老师,引导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说话、交流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听说读写”既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又是语文素养最直接的外显形式.刘老师在教学中既关注了“怎样听说读写”,又关注“听说读写什么”.

二、 注重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丰富的内含对人的精神领域影响深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多元.因此要“重视熏陶感染”.其间,一要重视价值取向,不能信马由缰;二要尊重独特体验,不能“强行入轨”.刘老师在本节课上对于这一点,把握得非常到位,既让学生在朗读、对话、交流的过程中润物无声地感受到了“挑水苦”“得水乐”,又潜移默化地让学生知道了水的珍贵,以及爱护水资源的重要.课上,刘老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读、让学生仿照课文的语句练习说话,在这些实践中,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三、 注重以生为本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刘老师能关注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不同态度和不同需求,以保护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需求”心理,进而转变为学习上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本课教学实录由刘春桃根据录像整理;教学片段由唐文国节选)

(刘佳佳,山东省青岛市实验小学青年教师;唐文国,本刊特约编辑、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