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朗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87 浏览:12115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除了能给学生以语文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外,对培养情商、健全人格、塑造灵魂、提高生活品味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学生通过朗读课文,可以更深刻的体会文章的情感,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含蓄美、形象美.《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语感派大师洪镇涛教授也明确强调“读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法”.语言由无声的文字变成传情达意的音符,焕发它独具魅力的光彩,读是最好的一种方法.充分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舍得在朗读上花时间和精力,循序渐进的、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训练,以读促学,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努力创建以读带讲、以读促悟的语文课堂,要舍得在朗读上下功夫,给足时间,投入精力,将朗读与体验、感悟结合起来,让学生直面文本,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当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读懂了文章,领会了作者的意图,体悟到了作者的写作技巧、语言魅力时,文章的精华便自然会被学生理解、吸收.

怎样开展有效地朗读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要让学生喜欢上朗读,熏陶、感染、引领、培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把它归结为:一熏、二领、三培养.

“一熏”就是指熏陶感染.我们的语文课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思想交流,当它幻化为有声的语言时,美妙的、生动的语言自然会打动学生,为学生所喜欢.所以,要让学生经常听一些好的朗读,让声情并茂的美文走进学生内心,给学生美的熏陶与感染,学生自然会喜欢上朗读.同时,老师一定要在课堂上给学生多做示范朗读,活生生的演练更具说服力、感染力,它贴近学生的生活,便于学生模仿、学习.给学生好的熏陶感染,老师必须在朗读上下苦功夫,读好文章引好路,才能把最好的东西呈现给学生,才能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游刃有余,具体有效.

“二领”是指引领学生进入美妙的、有声的文学天地,天天接触,天天美读,掌握朗读要领,在吟诵朗读中接受美的熏陶感染.例如听老师范读,听朗读录音,跟着老师轻读,听后试读,自主品读,表演诵读,小组比读,分角色朗读、朗读比赛等,用形式多样的朗读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培养”是指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例如:要求朗读必须用标准的普通话,声音响亮、吐字清晰、发音准确、不读破句,不丢字落字.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还可以要求学生每天大声朗读十分钟,每天朗读一篇优美的散文,进行必要的发声练习等,一次积少成多,养成习惯.

2.传授技巧,教会朗读.

好的朗读不仅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基调、语速,还需要处理好行文中的停顿、衔接、语气、重音等,才能将一篇文章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这就需要老师在朗读指导上做到具体、细致,教给学生朗读技巧,从以下几方面有效的指导学生练习朗读.

(1)停顿.一般情况下,停顿主要指标点符号处停顿,段落间停顿,段落之间停顿最长,完整句子之间停顿较短,句子之间逗号、顿号、分号等停顿更短,停顿不够导致语速过快,换气不足,停顿太长又会使前后衔接中断,导致文章失去流畅.朗读中,有些没有标点的地方也在停顿,而且停顿还很长,这是文章情感表达的需要.这样的停顿往往在需换气时停顿,需强调、引人注意处停顿.例如:《海燕》一文第一句“在\苍茫的大海上等”又如《安塞腰鼓》中最后一句“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2) 语调.一篇文章的语调是由文章的基调决定的,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含蓄,或柔和舒缓,或伤感哀怨,但一篇文章的语调不会始终不变,随情感表达的需要,或高或低,或快或慢,一般情况下,文章的开头起调要低,行文时渐渐提高,段落结尾处要平稳收住,这样才能读出起伏变化,使朗读收放自如.

(3)语速:一篇文章整体有一个语速,愉悦欢快的文章语速稍快,深沉低缓的文章语速较慢,段落行文中语速又随表达的需要或快或慢,情感强烈处加快,平息时放慢,强调或引人深思处有意放慢延长,都能有效提高朗读的效果.

(4)换气:一般情况下,在句与句之间停顿换气,但读排比句时,因一句比一句语气强,为衔接紧密,就不在标点处换气,而是在语句中间换气,例如:《安塞腰鼓》一文中有这样一组排比句:“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地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恰当的换气能使朗读的人气息流畅,衔接自然,是文章结构紧凑,一气呵成.

(5)重音:朗读中,没有重音就没有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所以,要关注文中那些作者要重点强调的字眼,用重读的方法突出他们,准确表达作者的写作意图.一般,修饰性的词要重读,动词要重读.有时,需要强调的词并不重读,反而要通过轻读来体现,如:余光中的《乡愁》中有一句“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其中,“矮矮”、“里头”就是通过轻读凸现出来的.

(6)表情:一段好的朗读,仅仅依靠声音传达是不够的,传神的朗读是情神兼备的表演,富有表情的朗读是传情达意的需要,更是对学生直接的熏陶和感染,所以朗读时要依据文中情感的变化读出心情,读出表情.如:《猫》一文的朗读,就需要采用表情朗读法感染学生、指导学生在着急时双眉紧锁,惶惑时局促不安,激动时气急败坏,自责时沉痛追悔.

3.深钻细究,做好榜样.

教语文的过程,不仅仅是授与受的过程,而是一个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渗透过程.这个过程中,老师的示范和引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要教好语文,必须写一手好字,读一篇好文章,写一段好文字.说的就是语文老师对学生一生影响的重要.什么样的老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有效的指导学生朗读,老师先要读好文章,再多的技巧指导都无法还原文章原本的情味.这就需要老师在朗读上深钻细究,研读技巧,反复练读,才能把握要领,在指导朗读时发挥自如.当我们反复强调技巧学生还是不着边际时,一段成功的范读往往会让学生茅塞顿开.


学无止尽,让我们语文老师做好学生的榜样,与学生一起,回归语文教学的原点,以读为抓手,守住我们的课堂,让朗朗书声充满课堂,丰富课堂,优化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