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470 浏览:643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12~13页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能较熟练地掌握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第二,过程和方法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具体情境渗透建模思想及有序寻找的数学方法.

第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不重复、不遗漏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平时喜欢看小品吗?向你们打听一个人,小沈阳认识吗?喜欢他吗?(生:略)

师:小沈阳非常搞笑,不光你们喜欢,我也特别喜欢,再打听一个人,赵本山知道不?(生:略)

师:知道赵本山与小沈阳什么关系吗?

说说看谁是谁的师傅?谁是谁的徒弟?如果小沈阳来我们学校,我向大家介绍说:这是徒弟小沈阳?别人能不能听明白他和赵本山的关系?你觉得该怎样介绍?在打听一个人:大崔老师认识吗?我来正式介绍一下,我就是大崔老师,今天来给大家上课,我们之间就建立了师生关系,那谁是谁的老师,谁又是谁的学生呢?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数与数之间其实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节课我要研究的就是两个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板书:因数与倍数.为了方便研究,我们今天研究的数都是自然数,而且不包括0.

二探究新知

1.复习积是6、8、9的乘法口诀

师:乘法口诀还记得吗?我们用拍手的形式来复习一下积是6、8、9的乘法口诀.

师:记口诀我们都从1几记起,按顺序背诵出来.如果写积是12的乘法算式,你能从1乘几也按顺序说起吗?思考一下.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12等于12、2×6等于12,3×4等于12

2.探究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建构因数倍数模型

一问:看大屏幕,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师:(指板书)别小看这些算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全在这里面.不信以2×6等于12为例,看大屏幕,看看从中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窗“2×6等于12,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也是6的倍数.”)

二问:你读到的能给别人讲明白吗?

三问:说得非常热烈,不看答案还能不能讲?(课件隐去知识窗中的内容)

四问:换个乘法算式还能不能找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五问:数数看12的因数有几对?共有几个?(3对)

3.探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师:如果只给你一个数,你能想出它的所有因数吗?

生:能.

师:关键是不能漏掉,也不能重复.我们先试一个18,根据你前边的学习经验,先独立想一想我要怎么找才能不遗漏、不重复地找全?(学生思考)

师:有想法了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如果经过大家的讨论可行的话,再在答题纸上写出18的因数.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完成答题纸上的第一题.

教师收集典型方法,板书:

方法一:1、2、3、6、9、18.

方法二:1、18、2、9、3、6.

方法三:不全或无序的

师:说一说怎么找的?

想18的乘法.板书:()×()等于18

师:大家有问题要问他们吗?我有个疑问可以帮我解答一下吗?怎么就知道找全了呢?

师总结:从你们的回答中我听出了4个字,有序寻找.板书:有序寻找.找谁的因数就想积是谁的乘法,一对一对地找,媒体配合演示,从1找起,找到1就找到了18,1后是2,找到2等

师:一个数的因数除了向同学们那样表示还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媒体演示集合圈表示一个数的因数.)

4.缓解疲劳、巩固练习

游戏一:对口令.

师:休息一会,做个游戏行吗?对口令会不会?

找6、36的因数.

游戏二:抢答.

11的因数有几个?13的因数都有谁?

5.探究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课件展示:18的因数:1、2、3、6、9、18,6的因数:1、2、3、6,36的因数:1、2、3、4、6、9、12、18、36,11的因数:1、11,13的因数:1、13.)

师:先玩到这儿,看大屏幕,这些是刚刚我们练习过的数,观察比较看看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不着急举手回答,看你的想法能不能帮你解决屏幕上的问题:

〖课件出示〗

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最大因数是().一个数因数的个数是().

〔责任编辑:林劲〕

n:' >, , c ~  0,0,0), font-size:9.5000pt, 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 >,5~14分.它虽然没有数列、三角函数、圆锥曲线出现的频率高,但这部分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比较容易失分.要解决三角形的“四心”问题,首先是寻找突破点,将已知的条件转化到“四心”的概念性质中,其中会涉及向量、坐标、几何等方面的综合知识,这类题目有多种解题方法,有待进一步探讨. 三角形的“四心”内容是三角形的重要知识点,也是解析几何的难点,这类问题涉及的知识面广,富有挑战性,是考查学生能力的好题,本文对三角形“四心”进行了粗浅的探讨,旨在总结规律,帮助解题.

〔责任编辑:林劲〕

4 a >, ~  le等于"mso-spacerun:'yes', color:rgb(0,0,0), font-style:italic, font-size:9.5000pt, font-family:'方正书宋简体', " >,q≠0),Sn等于kqn-k(q≠0,q≠1)等较多的数列性质.最重要的数列公式更要牢固掌握,这也是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基础.例如{an}为等差数列:an等于a1+

(n-1)d{bn}为等比数列:

bn等于b1qn-1(q≠1),(q≠1).

此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能够洞察问题的本质,能够建立起相应的数学模型,将简单个例普遍化.

二利用数列基本公式进行求和

在牢固掌握数列知识的基础上,遇到数列求和问题时,可首先分析是否可以套用公式进行解答,是数列求和问题中较为容易的一类.在利用数列基本公式进行数列求和时,要注意公式的准确性,如果公式不正确,答案自然也南辕北辙.因此,学生一定要认真记忆公式.例如,下面的问题就可以采用公式进行求和.

求和:(1),(2)Sn等于(x+)2+

,(3)求数列1,3+4,5+6+7,

7+8+9+10,等前n项和Sn.

思路分析:通过分组,直接用公式求和.

解:(1)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