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历史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2346 浏览:104198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课程整合,尤其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象、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已被广泛应用,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陶治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促进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在历史教学中, 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

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容易造成学生在认识过程中产生时空阻隔、缺乏认知的直接性和直观性基础.以往历史教师使用传统的直观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如使用直观教具:历史地图、实物仿制品和历史图片、历史图表等.这些直观教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助于学生形成历史表象和理解历史概念,然而这些直观教具大多数为静止教具,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难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能将抽象的、难以用语言表达的路线图,概念性的东西用直观的动画形式显示出来,使学生产生如观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极大地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以用多媒体技术化解历史教学难点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教材里的某些内容比较抽象或复杂,年代久远或地域空间概念较强,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楚,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学生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难以讲解的教学难点.

如在讲授“西安事变”内容时,西安事变发生后,国内各派的态度是学生难以弄懂,而教师又难以讲述清楚的难点.通过播放电影《西安事变》中的几个镜头:1、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留;2、宋美龄及的顾问端纳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而斡旋,3、何应钦兵困西安,轰炸渭南、华县;4、周恩来率代表团去西安调停;5、张学良送到南京等.进而提问学生:张、杨既然实行“兵谏”,但为什么不处决?宋美龄和何应钦同属国民党人,为什么宋美龄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而何应钦则要用武力解决西安事变?是中国最凶恶的敌人,为什么还要派代表团去西安调停,也希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学生联系几个电影片断,经过思考,就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弄清国内各派别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及目的,从而解决难点问题.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多媒体教育技术表现力强、信息量大、生动,可以在课堂再现历史场景,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积极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把思想品德教育摆在重要的位置,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四项基本原则、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国情教育.但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色为学生营造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历史情景,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通过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

如在讲授“抗日战争”和“中国解放战争”的内容时,我们可通过播放《铁道游击队》、《烈火中永生》等影片的一些镜头,使那些活生生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英雄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与英雄同喜同悲,与历史脉搏一同跳动,在激昂的气氛中于心灵深处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强烈感染.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得到调动并作用于学习过程.在多媒体智能信息刺激下,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全新感觉,为学生在学习中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思想品德修养,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给历史教学带来了新的突破.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