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结构优化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45 浏览:18224

内容摘 要 : 由于教学结构各要素间的联结在信息处理、交换、储备、整合反馈过程中是不断更迭、变异、求新的,是灵活开放的, 因此教学结构的形态也丰富多变.教学结构会随文而变、随人而变(主体)、随境而变,这种不拘一格的动态格局(不平衡)最后将趋于平衡.优化教学结构,可以促使学习主体在知识能力、情感认知、价值态度各方面不断自我完善,同时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有深远的意义.关 键 词 :教学流程结构、教学形态,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授课时,结构是教学流程的关键要素之一,一旦教师的教学意识、教学风格、教学思路形成,结构使具有了相对稳定性和趋于平衡的动态性.一、教学流程结构(一)结构 结构是一种形式,是一种复杂的网络体系,是要素与要素之间、要素与系统之间的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对比、相互生成的序列关系和整理安排的组织形式、联结与纽带,是系统内某种处于变动中的不变关系的总和.其中,每一个系列都有自己的自主发展.结构主义思想经瑞士著名语言学家索绪尔在其结构主义语言学中初创后,已普遍引进到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等许多科学领域.(二)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是教师文本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信息交流系统,它如同一条河流一样在不断地吸收、内化、扩大着信息能量,体现着动态生成原理.结构是这条河流的河床,规范着它奔流过程中的特性,使之或舒缓、或峻急、或平阔坦荡,或激流暗涌.结构体现出历史的积淀与发展变化,它促成系统有所指向,有所归属.(三)教学流程结构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完全不同于文本结构.它是读者与听者之间形成的自主交流模式,是相互依存、对比、生成的“契约”.它打破了文本结构的平衡自足,体现了教学流程系统的自主、开放,体现出各要素(质疑、启发、诱导、解释、说明、读写、对话等)之间的协调、整合、适应,更重视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整体流程可参考下图:作为结构自身,自然要体现它“统一连贯性”的特点,结构的“共时性”正是这一总体模式相对平衡的体现,但结构还有“历时性”特征,即体现出结构与系统,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之间的动态生成的演变,要重视接受主体的环境,心态,修养的变化.关注文本结构的分析,即使重视文本的整体性(内容及形式思想性、审美陶冶、人文情感、社会价值等);关注教学结构的研究,即是重视教师对信息的整合、建构,以及在教学流程中的动态生成、对教学流程系统的影响、补偿、顺应与转换,从而更好的体现教学结构的功能效应.二、教学形态首先,由于结构各要素间的关系、联结在信息储备、处理、交换、整合反馈过程中是不断更迭、变异、求新的,是开放自由的, 因此结构的形态也是丰富灵活的.比如识字教学的结构、古诗教学的结构、课文讲读的结构、课文阅读的结构、作文教学的结构、复习训练的结构等等都会随文而变、随人而变(主体)、随境而变,这种不拘一格的动态格局(不平衡)最后将趋于平衡.如文本阅读的结构:确立目标、通读感知、精读探究(语言特点、文本形象、情节等)、情感体验、审美陶冶,将普遍适用于语文学习中.再如“剥笋式”结构,“中心开花式”结构,“穿插迂回式”结构,“因果式”结构,“问题式”结构,“定点爆破式”结构,“自主探究式”结构等等都有各自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常灵活变化,综合利用.其次,教师的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经验、语言能力、知识智能、品格修养等各不相同,其对文本信息系统的整合、同化、建构效应也大相径庭;学生接受能力、心理态度、个性品质、情感经验的差异,也对富有创造性生成、自主开放的教学结构产生制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缔造良好的“同化顺应机制”,产生促进教学系统开放的能量,通过调动学生的直觉、经验、联想、想象补充放大,从而深化了学生情绪记忆,发展了创新思维,优化了共生共建效果,开发了自主发展的潜能.最后,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结构要素间过渡的流畅性、条理性,克服闪断、跳越的无序状态,降低熵值.三、教学结构优化的意义 教学结构优化会促成教学流程合理地奔赴目标,相反,教学流程更会促进结构的变化与发展,使其与自己同步同轨,高效共生.教学结构并非单一形式的,也不是固定的,不单纯是教学系统内部要素的组合、联结、贯通的模式,它是个具体教学内容、学生对象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对比,相互生成的促进教学系统整体进化的机制,教学结构的最优化,可以促使学习主体在知识能力、情感认知、价值态度各方面不断自我完善,也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形成各自的教学特色有深远的意义.四、结论综上所述,优化教学结构的途径如下:1、 强化语言这一信息传递、交换、反馈生动主渠道作用,正确认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结构、结构与系统之间的关系.在信息交流、传递、接受置换、反馈调节过程中强化动态生成效果,加强系统的自主性、开放性,形成学生的自主调控意识和相互协调的态度.2、 关注教学系统的整体性原则,调动学生的直觉体悟和想象,使学生受到人文、道德、审美的教育,增强信心、创新的勇气和社会责任感.了解结构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原理,使教学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即显现自身连贯统一、相对稳定的特点,又体现整合、调节、重组、协调、建构的动态生成规律,以顺应激活系统整体目标的实现.3、 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系统中具有生命活力的要素,课堂教学系统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片面强调教师的结构作用只会导致系统的封闭,若片面强调学生的结构作用,也会导致系统的紊乱.提倡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不意味着削弱或取缔教师的引导、组织、协调、整合功能.只有将双方在系统内随文缘境有机的组合,协调,才会形成积极、有序,新颖、灵活的结构形态,产生“势能”,达到最完美的境界.4、 要客观正确地评价继承吸收以往语文课堂教学系统中各种结构形态的宝贵财富,克服“东风”“西风”思想.比如“五环节”“六因素”“语言材料教学”“目标教学”等,它们有的是对系统整体性的研究成果,有的是对系统内各结构要素(或子系统)的辨析,有的体现了一定的思想、理念,有的凸现出对学法的指导.事实上,我们承认系统的演变进化功能,即系统内部(外在环境)的结构要素作为低一级系统,也会升级、衰落的,关键是看它们与系统的关系以及在系统内部的激活程度是否开放、自主、灵活、新颖,是否推动系统进化,形成最优化,取得最佳效果.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体验性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就是顺应了人的综合发展、终身发展的规律和心理机制,顺应了教学系统自主开放、动态生成的规律,但它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机械模式,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不然就又成了纯形式化的东西,乖离了原有意蕴,成了花架子. (完) 注 :冯建新(1963年8月8日生),男,甘肃省陇西县首阳第一小学语文教师,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