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074 浏览:152924

新课程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要求数学教材“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认知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的数学情境”.因此,教师只有坚持数学教学生活化,才能实现新课标对数学教学规定之目标,才能坚持数学教学发展的正确方向,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使“数学”工具能够更好地怎么写作于生活 ,从而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等道理,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有着无穷乐趣,明白数学知识对人们日常生活所起的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数学教学生活化”呢?

一、提炼数学问题,科学创设情境.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师只有从日常生活角度出发,提炼出生活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或动机,才能调动他们探索数学新知识积极性,也才能使抽象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易于学生接受,最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曾有一名大学副教授在评课时说:“问题是数学教学的心脏”,这告诉了我们:数学问题具有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性.诚然,生活化数学问题,对生活化数学教学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生活化的数学问题可以将学生置入绚丽多彩的生活世界,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广阔领域,也为学生思维提供给更大空间,从而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这样,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个性和培养学生创造力.一位县城名师在与乡镇学校联合教研中,进行了课题为“郊游”的数学教学.上课时,她先问了授课班学生在双休日喜欢做什么,学生齐答:“喜欢玩”;接着她又说,她很乐意帮助学生找到一个十分好玩的地方,问学生愿不愿意去,学生都说“愿意”;然后她就使用课件,出示了她所在县城新建教育基地大门像片、教育基地所属各个独具特色景点的像片,以及其他学校师生参观教育基地的活动像片等;这引起了学生的欢呼、雀跃,激发了他们马上就想参观的;最后她出示了教育基地售票处像片,其上面写着:成人票每张50元,儿童票每张30元,团购票每张40元(10人以上).接下来,她提出了问题:检测如我校有7名教师和46名学生要去参观教育基地,怎样写票最划算?在师生合作探究并获得结果之后,她才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掌握的知识和获取经验,自学数学课本中相关郊游知识.名师注重了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创设了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数学情境,然后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解决问题,从而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了“他们探究数学新知识的”火花.她这种生活化数学情境设计,主要是选择了学生身边的和他们最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了“生活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了认知需要,使学生能够自觉地参与解决数学问题活动,从而使她收到较好数学教学效益.

二、注重认知经验,提倡大胆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所以,数学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并以之为工具去解决学习、生活中实际问题.但是,数学知识是抽象的、高度概括的,学生一般接受很难.教师如果在从事数学教学时,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或不考虑学生认知经验,其想教数学知识就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甚至难以接受;学生也许会由此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数学教学就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数学时,不要喧宾夺主,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大胆探究,让学生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反复操练,才能使学生数学知识与其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促使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又怎么写作于生活”之道理,也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科学素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故上面那位大学副教授在评课时又说:“探究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这道出了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去经历获得知识过程的重要性.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数学课本中个别例题所创设生活情境已经脱离了学生生活实际,或题材过于老化,使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困难或空洞无味;教师要想办法,重新优化教教材,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的、具体的生活实例,来替代原来教材.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其已有知识经验,去和教材取得联系,并由此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兴趣,赋予学生大胆探索数学知识的信心和勇气,从而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知识经验解决生活中数学问题.这种教学设计重视了学生生活经验,顾及了学生自主探究心情,使学生生活经验与教材有机统一,体现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够帮助教师把学生思维迁移到其想要传授的知识上去,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如一位数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计算33-19+26时,为了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他利用这道算式编了一个应用题:一辆驶往某县城的大客车,原来车上有33人,达到某站后,下了19人,又上26人,问车上现在有多少人?然后他要求学生计算“33-19+26”和“33+26-19”两个题,并比较那个算式在计算时更简单.他让学生大胆探究,最后终于使学生明白了“利用加法交换律计算本题更简单”的道理.生活中到处有数学,教师只要留心生活之事,就容易让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充满“生机与活力”,并能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经验的教材,让学生信心百倍地学习或探究数学知识,使教学收到奇效.

三、开展实践活动,促其完成“认知”.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从生活实践、生活经验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这要求教师选择的教学内容,不仅要适合学生生活认知经验,而且要能激发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兴趣,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地将生活经验与生活实践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经历中获取数学知识,又在生活实践中验证已有数学知识,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实现了数学教学认知目标.因此,在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各学校要因地制宜,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校本教材,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同时在实践中对学生兴趣要求不宜坚持“整体划一”,使学生生活个性得不到充分地发展,也使学生创造能力得不到相应培养.教师要采取“因材施教”方法,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参加生活实践活动,让他们在生活实践活动中,能够自主地发挥其能动作用,各显神通,不断凸显其生活个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参加生活实践兴趣,才能培养学生探索数学知识精神,也才能促使学生在生活实践经历中,完成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达到“建构数学与生活相关知识概念”的目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指导今天数学教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我们教师只有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之教育理论,才能使“数学教学生活化”走上正轨,才能开辟发展数学教学正确道路,也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从生活的多角度、多方面去思考数学问题或探究数学知识,助其体验“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道理,学会运用已有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达到顺利建构数学概念或数学知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