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随感

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526 浏览:18117

一、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的权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要,体现了“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这一新理念,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例如,在教学“时、分、秒”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时间的机会很多,对“时间”有不少生活体验.因此,我做了如下设计:(1)关于时间,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2)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两次“啊”的时间,哪一次长一些?通过这一设计,让学生确实感受“时间”的存在,体验“时间”的长短,激发了学生如何客观地测量时间长短的求知欲.


二、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形成正确表象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从学生生活经验中举出的例子,将有助于他们把所学习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起联系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践使其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表象.培养学生在相互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研究和探索的精神,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在解决问题中强化数感,达到发展与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例如,在教学“千米的认识”时,为了建立1千米长度的概念,我先让学生用手比划出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当要求他们比划出1000米的长度时,学生不能比划出来,初步体验“千米”是计量更长的物体的长度单位.计量单位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这就让这些抽象的计量单位变得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并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实际观念.

三、让学生自己探究,参与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去感受.要重视从学生的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孩子模仿性强、爱动的特点,可以让他们充分利用手边的工具,充分运用各种感官,自己观察、自己动手操作,而不是单一地追求运算的结果,让孩子体验到一种自我成就感和乐趣.

在讲圆周率之前,我效仿一位经验丰富的数学教师,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量大小圆周的直径和周长,然后再分别用周长除以直径,这样就让学生自己发现所有圆周长和直径的比都是3.14,这样学生的兴趣油然而生,在憧憬的气氛里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四、强化作业的趣味性、主体性、层次性

1. 体现趣味性.作业设计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练习.作业的设计要有趣味,从而寓教于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热情者和主动者,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习与作业.如,在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可以设计一道“帮助小兔找门牌号”的游戏性作业.

2. 体现主体性.“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在作业的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

3. 体现层次性.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设计时,可以把作业分为必作题和选作题.作业要求也分层次,对学困生可以只要求一题一解;对优等生则要求能一题多解的题目尽量一题多解.

除了作业设计的分层次外,还注重作业评价的分层次.如,同一道作业题,我所做的等级评价就不同:优等生做得对不足为奇,后进生做得对就是难能可贵,除了打对号,还要使用鼓励性评语;后进生做错了,并不打错号,而是用批改符号或问号.

4. 课内外联系.数学书上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知识毕竟有限.数学教学就是要使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去解决一些现实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与作用,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