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优化课堂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1768 浏览:145310

【摘 要】 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始终都需要不懈追求的.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用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语文课堂闪亮生辉.

【关 键 词】 优化;课堂教学;小学语文;语言

小学生正处于形成、发展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小学生学习、仿效的标准语言,是小学生语言修养形成和提高的楷模.教学语言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基本手段,是“一种什么也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及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课堂语言艺术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中脑力劳动的效率.”笔者认为教师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准确规范

语言规范准确是语文教师教学语言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引导和陶冶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和示范性.

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由此可见,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对课堂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作用.一个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教读一个字音到解释一个词义,从分解一个句子到剖析一篇课文,从提问学生到回答学生提问,语言都必须准确、毫厘不差、合乎逻辑.这样,学生才能准确地接受语文知识.

同时语言要精练简洁,以最经济的语言输出最大量的信息,使受教育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有用的东西.说话尽量减少重复信息、多余信息和无用信息.如有人说话总是使用“阿”“是吧”“是不是”“就是说”“这个”之类的口头禅,听起来令人生厌.高尔基曾经说过:“简洁的语言中蕴涵着最伟大的哲理.”简洁就是语言的灵魂.

二、倾注真情

语言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的能量,艺术地运用语言是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沟通的相似度检测.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有感情的话语比单纯的理性话语更能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学生回答完教师的提问之后,教师可以用“坐下”或“请坐下”对学生进行指示.前者只是一般的语气,而“请坐下”则包含着教师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一字之差,便会从某种程度上拨动学生的感情,使课堂教学达到融洽、和谐的效果.同样,对课堂教学也可运用情真意切的语言来叩击学生的心扉,产生情感效应.要创造教学语言的情感美,就需要教师把情感融汇在对教材内容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之中,然后恰当运用语调的变化来表情达意.

语调,是指贯穿整个句子的语音高低升降的变化模式,是语气外在的声音形式,是使教学口语声情并茂的一种特有的技巧.作为语文教师,总是一个腔调、一种语速、一味的平铺直叙,只能把学生带入昏昏欲睡的境界.课堂中能巧妙运用语调变化,往往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语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运用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富有情感性的教学语言,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如教学人教版四下第四单元习――《一张旧照片》时,我设计了以下导语:“同学们,在你们的相册里,肯定有这样的照片(课件出示“幸福童年”的照片),一张张照片记录着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这些瞬间,给我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些瞬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说这些话时,我用激昂的语调,欢快的语气引导,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一个欢快愉悦的情境中,让他们尽情回味和享受那些幸福的时刻.接着话锋一转(点击音乐),“但是,有些照片给我们留下的,却是痛苦的记忆.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的上海吧.”这句话我用低沉的语调,悲伤的语气引导,将学生带入那段不堪回首的沉重历史.教学时运用两种不同语调引导,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教学效果.

课堂上充满真情的评价,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被认可的喜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次在课堂教学中,一个不起眼的男孩子主动举手要求朗读课文,那是一个平时读课文磕磕绊绊的孩子,请他起来时我还有些犹豫,可是当他拿起书本,流利地朗读起来时,我感到很是意外.我想一句“读得真棒”已经不能满足我想对这个孩子的称赞了,于是我说:“孩子,相信你在课前做了充足的准备,所以你读得那么正确、流利!请你继续把课文读下去!”那个孩子自信满满、声情并茂地将课文读完了,顿时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想这样倾注真情的语言已经不再是平常简单的信号,而是加进了某种特殊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迸发出的具有一定艺术性的语言.将这样的语言运用于课堂教学,自然就会把学生带进一种良好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

三、幽默有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洛夫曾说过:“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即使是在课堂上也是如此.在当今这个日益青睐口才的开放社会里,幽默感更应在教师的语言修养中占有特殊的一席之地.事实上,教师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的的确确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多得的教育手段.如说“这件事是多余的”,莎士比亚就能用趣味性的语言把它立体化:“给金子再镀上层金”“给百合花再涂上色”“给紫罗兰再洒上香水”,往往别具一番情趣和理趣.趣味性的语言和设计能够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有一次上公开课《钓鱼的启示》,学生积极性很高.“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这是一个美丽的月夜,学生朗读时都想展示自己,读得非常大声,朗读变成了“喊”读.我对他们说:“这样子读,鱼儿吓得不敢出来了.”同学们和听课老师都笑了,同学们会心而用心的又读了一遍,读出了效果.这样的幽默评价能调节课堂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培养一定的幽默感和教育机制,是调节师生情绪状态所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 四、活用肢态语言

体态语是教学口语的重要辅助手段.小学以形象思维为主,很多口语和书面语都不能理解.俗话说得好:“人的肢体语言是最为丰富的,也是最具魅力的.”这时,教师便可运用表情、眼神、手势、动作等体态语与口语同时使用.这样,就能使教师的讲解更加生动形象,大方洒脱,自然和谐,更具感染力,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情绪更加高昂,印象更加深刻,理解得更加透彻.

(一)目光――威严警告

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内心的想法往往可以透过他的目光告诉对方,利用眼神的接触,可以打开沟通、延续沟通或终止沟通.所以,对教师而言,借着眼神的接触拉近师生的距离,是一项特别重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巧妙地利用眼神适时地给予个别同学以提醒警告.如我们班的刘嘉鹬同学,外号“大嘴巴”.这“大嘴巴”并不是因为他的嘴巴大,而是因为他上课特别爱讲话,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所以同学们给好取了个“大嘴巴”的外号.有一次上课时,我正津津有味地给同学们讲课,大家也听得兴趣正浓时,突然发现刘嘉鹬同学的那张“大嘴巴”又张开了,在座位上叽叽咕咕地自言自语.为了不让老师发现他在说话,他还用书本遮住了自己的脸.看到这种情景,我本想暂停讲课,提醒刘嘉鹬专心听讲,可这么一来不但会浪费大家的时间,还会破坏同学们的听课情绪.于是讲课时我有意提高了语调,刘嘉鹬在老师高声调的语音刺激下,稍稍抬头看了我一眼,就在他偷偷看我的那一刻,我立即用严厉的目光瞪了他一眼,他好像觉察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刻有所收敛,放下书本,端端正正地坐着听讲了.此时用庄重而威严的目光警示他,远远胜过大声的斥责.


(二)抚摸――消除胆怯

轻轻地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我们会发现,学生脸上会放出光彩,一脸的幸福,一脸的自信,小眼睛也是闪闪放光.我们班的佩君同学性格内向,胆小怕羞,课堂上从不敢举手发言.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总是看见她把头埋得很低,生怕老师叫到她自己.偶尔目光与老师相遇时,脸立刻红彤彤的.像这样的学生,我们作为老师的就应当多给她鼓励和自信.在课堂上,我常用抚摸这种方式来鼓励她踊跃回答问题.具体做法是在提出问题后,轻轻走到她的身旁,伸手去她的肩膀,摸摸她的头,暗示她你能行.这一招果真见效,在我一次又一次地鼓励下,她终于战胜了自己,能主动举手发言了.

(三)微笑――化解矛盾

授课时面带微笑,能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能创造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老师对学生的微笑也能化解师生间的矛盾,避免正面冲突.有一次我在检查作业时,发现陈晓毅同学在书上画了一个“丑八怪”,图边还写着“林老师”三个字.这不是明摆着在骂老师吗?我顿时怒火中生,本想把他揪到办公室,狠狠地批评一顿,但随即一转念头:这样做不就是利用老师的权威不问青红皂白给他定罪了吗?我想让他自己说说这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我特意指着那画,望着他微微一笑.晓毅看到老师的笑容时,浑身不自在,脸刷的一下红了,也不敢抬起来,看到这里,我什么也没多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下课后他主动到办公室承认了错误.想不到这短暂的微笑还维护了一个孩子的自心,也在孩子心中树立起了宽宏大量的教师形象.

(四)鼓掌――给予鼓励

掌声可以表示欢迎,可以表示感谢,也可以给予人鼓励.我在教学中,如果发现有同学学习进步,表现有好转,哪怕只是一点儿的进步,也会毫不吝啬他送给他们最热烈的掌声.让他们在鼓励的掌声中找到学习的动力,找到进步的自豪,找到征服困难的勇气.

一片深情的目光,一次动情的抚摸,一个灿烂的微笑,一阵热烈的掌声等往往能够达到此时无声胜声的良好效果.

“教欲善其事,必先敏其言.”确实,课堂中的语言艺术应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在教学生涯中始终需要不懈追求的.语言是语文教师的生命,要使生命充满活力,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师就必须以渊博的学识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用美的语言粘住更多的学生,让语文课堂闪亮生辉.

【参考文献】

[1] 鲁林华,邱乾. 小学课程与教学研究[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7.

[2] 黄华林. 审视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J]. 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3(4).

[3] 黄敏.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J]. 教育界,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