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的规律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614 浏览:154657

摘 要:物理规律反映了物理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必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反映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各个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揭示了物理事物本质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物理学科结构的核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探索和分析物理现象,理解、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所以,我们应当抓好物理规律的教学.

关 键 词 :探索理想主动联系

一、探索实验发现实验规律

探索实验法就是让学生通过某些物理实验规律的表现,自己设计实验,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实验规律.实验规律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合理计算归纳得出的,其正确性也受到实践的检验.因此,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把某些验证性实验改成探索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演示实验,可以转化为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先用实验探索加速度和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和质量的关系,然后启发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结论,使学生享受实验成功的喜悦,使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在探索实验过程中得到进一步培养.

对于小实验,要求学生自筹器材,按时去做,在课堂教学中要留有时间,进行交流与评价.对于实验性习题,要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尝试成功,尝试创新.实验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只有在实践中学生才能发挥和提高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发展创新精神.

二、研究物理理想规律的发现过程

物理理想规律的发现与完善过程,都是人们运用创造思维不断创新的过程,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新方法是人类极其宝贵的财富.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该重视物理理想规律发现过程的教学.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有一部分历史的回顾这教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好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可是,有些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重视物理理想规律的结果,轻视物理理想规律的发展历程,面对极易培养创新精神的物理学史,不是视而不见,就是低调处理,让学生课外看看了事.

我认为,在物理理想规律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上述错误的教学倾向,应该认真回顾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过程.教学时,以静止的车为例,用力推它就运动起来;不用力又会停下来等事例来引发学生脑海中的错误概念,即“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再请脸戴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儿、牛顿面罩的四位学生分别介绍各位科学家的观点,使学生全面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发现的历史过程.总之,在物理学上要有创新,绝对不能凭感觉;理想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时而正确的科学总结对科学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工作.通过以上生动的教学,能使学生在创新的基本上有的放失,使创新精神得到有效培养.


三、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跃入主动研究

不怀疑,不独立思考,更没有研究可言,就仅仅是表面学习而已.在物理理论规律导出的过程中,应该提高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能力,使其从被动学习状态跃入主动研究状态.

物理理论规律的导出通常采用实验归纳法或理论分析法.然而老师阐述这些方法.未必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猜想,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和做法.

例如,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性质的教学时,为了增加教学效果,根据教材中的彩色闪光照片复制一张投影片,进行投影放大,却遇到学生的质疑.不少学生认为这不是闪光照片,有的学生还大声询问:投影片数据是否进行了加工?为此,我充分肯定了学生敢于怀疑的精神,然后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数据,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并测出g值接近9.8m/s2,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总结物理规律间的相互联系

物理规律之间一般存在着相互关系的.在这里我们以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为例阐述这个问题,两个定律是从不同的角度回答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第一定律是说物体不受外力时做什么运动,第二定律是说物体受力作用时做什么运动.第一定律是基础,如果没有第一定律,就不会有第二定律.虽然第一定律可以看成是第二定律的的特殊情况,但不能说第一定律不成立.

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并且有一定的范围限制.这一点往往易被学生忽视,他们一遇到具体问题,就乱套乱用物理规律,或者盲目外推,得出错误结论.因此,在物理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