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探析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455 浏览:20334

摘 要: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与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口语教学具有反思性、思辨性、全面性,它与日常口语交流具有本质的区别.在实际教学中,它的主要评价方法有档案袋法和口试法.

关 键 词 : 小学口语交际 教学特征 评价方法

口语交际能力是人的发展所必备的素质,从世界范围看,重视对听说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共同趋势.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社会,社会对人才更多地强调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能为一个人赢得好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事业机遇.对小学生而言,在这个年龄阶段,是其语言能力大发展的时期,口语交际能力在其未来发展中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口语交际教学界定

交际,顾名思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接触、交往.语言交流中的“交际能力”最早由语言学家海姆斯提出,1972年,海姆斯研究并修正了乔姆斯基著名的转换生成语法,认为仅仅依靠内化语言规则不足以保证人对语言的运用.在他看来,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能力实际上是语法能力,而这种能力独立于社会文化之外,是自然而然获得的.真实的语言运用,除了受人的内在心理因素影响外,还受外在社会文化内容的制约,人总是在一定的语用意图、一定的交际环境支配下使用语言.因此,除了乔姆斯基所说的语言能力外,人们在社会生活、人际交往中还形成了另一种使用语言能力: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或不该说话,知道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以什么样的方式对什么样的人讲些什么话,这种能力,海姆斯称之为交际能力.[1]综上所言,口语交际教学是指教师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与提升学生交际能力的过程.

“口语交际能力”是言语知识和交际技能的结合,是一种类化了的口语交际经验在特定场景中活生生的显现.人们不仅要注意听说的品质,还要注意交流的恰当、得体、机敏.交际能力是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习得的,它所表现出的较强的实践性对口语交际训练来说,的确是一大挑战.口语交际的基本特征为:1.动态性.口语交际不仅包括单项表述,也包括双向交流.在单项表述时,说话人不仅要考虑如何出口成章、言之有理,还要注意听话人的反应调整话题.于是话题在交互式的交流中,在双方的配合下被逐步推进.2.复合性.首先,对于言语行为个体来说,在交际过程中他是发话者,极可能是受话者.其次,对于言语行为来说,完成口语交际必须有多种系统参与,如思维、语言、情感、态势、语境等,各种系统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交际任务.3.临场性.所有口语交际活动都是面对特定的对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因此交际时必须考虑两个问题:第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言语交流,说话要看对象、地点、时间,合乎分寸;第二,交流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反馈信息,善于灵活采用各种交际策略,如解释、重复、停顿、迂回、猜测、转换话题等.4.简散性.“简”指用语简略,“散”为结构松散.在口语交际尤其是双向交流活动中,这两点尤为明显.一是因为受时空限制,交际者来不及组织结构复杂的长句;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交际双方往往可以依赖体态、表情、语境等因素会意,无须多费口舌.

二、口语交际教学的形式特征

1.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读、写训练.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决定了口语交际的教学明显区别于基于文学鉴赏和文化传承的整体感悟性的读写教学.它不是文学教学,而是言语训练.它是自成体系的言语活动,而不是读写的附庸.它侧重于思维结果的具体化和交际效果的现实性,是训练思维方式和社交技能的重要途径.语言是思维的再现形式,思维训练无法摆脱语言训练而单独完成.正确的口语表达需要大脑以正常的活动方式来支持,这使得口语交际训练更偏向于一种强调操作性的语言教学而不是强调经典解读的文学教学.当然,口语交际训练并不排斥感悟性的内容,相反,训练学生自如得体地表述自我的心灵感受,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应有之意.“人的大脑左半球具有语言生成和理解的各种能力,而大脑的右半球具有情绪的表达和识别功能”[2].在训练学生成功地进行口语交际之外,对思维的全面训练及充分整合大脑两个半球的思维活动也是口语交际训练隐含的目的之一.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文学课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景物描写的方法、文章的寓意等,在于精读课文、分析和鉴赏文本.而在口语交际训练课中,文本只作参考,甚至只是一个话题的引子.

2.口语交际训练不同于口头练习.口头练习是口语交际训练中的一种形式,是较为低级的表达,不能代表口语交际训练的全部内容.口语交际训练强调交际性.所谓交际性,就是注重过程、互动性、应对和调整,既注重语言变体和语音词汇等言语因素,又关注体势、空间距离和副语言等非言语因素;既注重言语本身的表达练习,又注重人际礼貌、身份协调和跨文化冲突等交际规则的领会.口语交际训练重视在语言能力训练的同时加强语用能力的培养.

口头练习的话题一般是老师指定的,说的内容是可以预料的;口语交际训练时说话人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愿望和信息,自己控制谈话的内容,而且内容是不可预期的.口头练习是完成老师的指定要求,口语交际训练存在着信息落差,交谈者因为某些理由而进行交际.口头练习时老师往往以标准的语言形式来要求学生,而在口语交际中,语言往往是变异的,不完整的甚至是不合语法的,但是有利于交际.

3.口语交际训练不是普通话训练.有些老师误以为教给学生规范的普通话就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全部.而口语交际训练的最终目的并不在于普通话.当前学校的语文课都包含口语交际训练,然而是否需要进行普通话训练则要视各地的语言状况而定.比如,在城市普通话普及率很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较高,就不需要进行普通话训练.而在农村,学生普遍说方言,普通话水平很低,绝大多数学生不会说普通话,这就要求进行普通话训练.但这只是口语交际训练中的一小部分,不能代表全部.

三、口语交际教学的本质特征

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使用相比较,口语交际教学具有以下三大特征.

1.反思性.这是日常口语交际和口语交际课程之间本质的区别.所谓反思性,是要求小学生在具备口语交际实践能力的基础上,还要具备感知、概括、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比如,提炼一些口语交际的规则,理解文化体系对有效口语交际的作用,学习分析语言和环境之间的问题,等等.在学校教育的不同阶段,要求小学生反思的内容当然有所不同,但要求小学生通过现象概括规律的反思教育却应该是一致的.而“反思”这一步骤在日常口语交际中却不一定是必需的,人们没有必要在每次口语交际行为之后都理性地反思失败的原因. 强调口语交际教学的反思性是因为这种反思能力是个人母语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帮助我们获得、巩固和发展我们对母语的语感,成为小学生离开学校之后能够应对语言与环境问题的基本能力.反思还帮助小学生逐步形成普遍意义上的语言技能.只有拥有良好的母语语感,小学生才能更快速和更深刻地学习理解其他语言.

2.思辨性.口语交际教学还承担一个日常口语无法完成的任务,那就是对小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是由语言素养的性质决定的.一个人的语言素养,不仅包含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还包括他在日常具体活动中熟练地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人们在不同条件下,通过听说,快速整合信息,发现解决方案.这其中的思维方法当然是要培养的,而带有反思性质的教学活动无疑是较为快捷和系统的方式.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小学生才有可能自信地听说,富有创造性地表达,成功地与他人交流,从而成为热情的、有批判头脑的语言使用者.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为社会怎么写作.

3.全面性.全面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作为个体的小学生所要经历的操练,将涉及个人潜质范围内所有的口语交际形式,体验不同场合和文化中的交际行为;而作为整体的受教育群体,学校是小学生基本的生活环境,也是绝大多数小学生接受口语交际能力系统训练的主要环境,因而有必要为所有小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学习机会.

日常口语则无法体现这样的全面性.因为小学生个人的日常生活是由众多客观和主观的偶然因素决定的,很难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尝试所有的口语交际行为,不易发现个人在某些能力上的欠缺,也就更谈不上有针对性地加以训练.在口语交际训练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教师、小学生的情况,有选择地进行.可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不必面面俱到,平均用力.

四、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法

1.档案袋法.“档案袋评价”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计划,请小学生持续一段时间主动收集、组织与反思学习成果的档案,以评定其努力、进步、成长情形的一种评价方法”[3],也称之为“学习档案评价”或“小学生成长记录评价”.档案袋法对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养成是十分有效的.档案袋可以分为两类:产品档案袋,用于收集小学生最终的学习结果,包括内容清单、每次测评的等级与日期、小学生每次对自己的自我反省;过程档案袋,用于保存发展性成果的证据,它要求小学生一步一步地检查他们在每次训练中取得进步的结果,小学生自己收集必要的成果,让小学生成为自己成果和进步的积极评定者.在这个档案袋里小学生要记录自己学习的变化,自己满意或不满意的学习经验.

2.口试法.在不少小学学校,对口语交际训练的评价仅仅采用笔试的方式测评,这不符合口语交际训练的特点,口语交际活动无法一个人单独进行,必须两人以上才能进行交际活动,而且需要足够的时间来检测交际的效果,因此口语交际训练的评价更适合采用口试法,采取形成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