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石

更新时间:2024-03-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274 浏览:13597

摘 要:加强语感训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升华情感体验,可以说语感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石.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方法,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

关 键 词 :语文教学;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9-0242-01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是在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运用中养成的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通过感悟领会语言文字的能力,可以说语感是语文教学中的基石.

一、加强朗读,熏陶学生的语感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意的活动.其表现形式为用响亮、清楚的有声语言来转换书面的文字语言.在教学中学生对课文内容可通过朗读去获得感知,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部分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把握文章的语气、节奏、句式、格调,揣摩蕴涵的情趣和意旨.充分感知课文准确的用词,生动造句,巧妙的布局,感人的情趣等,使课文内容立体化,形象化,进而对文章的内容产生真切墩锐的感受,自然而然的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从而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的感受能力,培养了语感.

二、引导想象,丰富学生的语感

培养语感,必须把朗读和想象结合起来,即训练学生运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进行朗读.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燕子》一课时,就让学生展开想象,精读、体会,为培养学生的语感下功夫.其中有这样一段特别优美: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那边的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充分体会飞行中燕子的各种姿态,用叙述性的语气读,节奏轻快.“斜着身子”,强调燕子的飞行姿势的轻快灵活;“一转眼”,“掠过”,强调燕子飞行的快速;“唧唧叫着”,强调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放慢速度,用活泼有趣的语气读,“有的等有的等”呼应性重音,一幅众多的燕子闹春图顿时凸现.这一系列的指导,让学生体会到了燕子的活泼、机灵,和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蓬勃的生机.


三、强化训练,锤炼学生的语感

深入理解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各种语句的训练,可以起到培养语感的作用.如:《桂林山水》一课,重点是感受桂林山美水美.在教学第三节时我出示改动句子: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很清很清,漓江的水很绿很绿.学生反复思考咀嚼,认为改后的句子不生动,没有把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程度写具体.我又出示了原句.学生再经过咀嚼品味后,认为改后的句子虽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但它不如原句优美富有情感,不如原句读起来琅琅上口.这样,在领略桂林山水美丽的同时,还让学生领略到了祖国的语言文字美.

四、品味感悟,内化学生的语感

语感的会意性决定了人们要获得语感,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反复揣摩、品味、感悟,也就是精读,从而让学生逐步具备认知上的会意能力.叶圣陶先生说:“读者必须捉住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才能辨出真滋味来——也就是接近作者的兴趣的希望.”这话点出了在精读过程中揣摩、品味语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抓住修辞手法来理解内容,品味语言.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能把事物或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在文字中产生联想,就能对所写事物有更形象的感性认识;排比句式则让学生在反复吟诵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既而和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心灵的沟通.如《安塞腰鼓》中“愈捶愈烈!痛苦和欢乐,现实和梦幻,摆脱和追求,都在舞姿和鼓点中,交织!旋转!凝聚!升华!人,成了茫茫一片;声,成了茫茫一片等”这个排比句让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安塞腰鼓的热烈、壮观,黄土高原上元气淋漓的小伙子的活力与力量,自然地产生共鸣,融化在一片声的海洋里.教学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语境,揣摩词语.因为语言离开了具体环境环境就失去了它的内在意义,仅是文字符号而已.

五、注重写作,积淀学生的语感

写是语感培养的综合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将脑子中蹦来跳出的词语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认识和理解,切不可脱离具体的语境.日积月累,执笔之时自然就能得心应手,生动、传神的词语就会一个个跳出来,流露于笔端,达到语从心出、笔随心转的美妙境界.同时通过课堂声情并茂的读学生的习作以及恰当的点评,让学生在语感启示中吸收众人之长,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积淀语感.

六、联系生活,提升学生的语感

生活中学生的情感是极其丰富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切身的体验中学习知识,语感就会更丰富.我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就是通过努力激发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感来使学生自发地感悟课文内容.对周总理的认识和了解,不要说学生,就是我,也仅限于书上或电视电影里的形象.对周总理的形象和事迹肯定也很模糊.如何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人民群众对总理的爱戴和深切的情感,是值得思考的一环.我打开伴奏哀乐,在低沉的音乐声中,我开始给学生进行示范朗读.听着哀乐,孩子们联想到自己失去亲人的一幕,泣不成声,一时间,教室仿佛成了送灵车的会场,无限的哀思笼罩在了每一个人心上等

总之,语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我们在“语感培养”的领域里潜心思考,不断探求,从听、说、读、写各个方而加深学生对语感的理解和体验,就一定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