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学呼唤二度开发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495 浏览:30575

一、教材编排呼唤二度开发

纵观《品德与社会》教材,教科书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增加了趣味性、可读性、启发性和指导性.面对这些,一些教师觉得新教材好看不好教,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教起.

案例一:“别把花草弄疼了”

师:老师想请你们看一幅图,(出示),能告诉老师图上画了几个小朋友吗?

生:两个.

师:他们是怎样用实际行动爱护校园里的一草一木的?

(学生七嘴八舌)

生:有的说浇水.有的说立牌子.

师:牌子上写什么呢?

生:爱护花草树木.

师:是啊.我们已经知道花草树木的功劳很大等你打算为咱们学校的花草树木做点什么?

生:等

对于这样的教学环节,不少听课教师认为,教者充分利用了教材中的图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充分表达,激发了学生珍爱花草树木的情感,强化了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的道德认知.但也有教师提出质疑,这与以往品德教材中故事说理的形式非常相似,那么本套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的意义又在什么地方?难道只是为了使新教材在呈现形式上更活泼一些吗?

那么,我们说,教材中的图片不是“图解道理”,它具有全新功能:图片是活动的指引与提示;图片展示出儿童的“生活事件”;图片体现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交汇和融合.

因此,教师对图例的使用仅限于“看图说话”,是远远不够的.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进行了重新设计.

案例二:

师:同学们可以为这些花草树木做些什么?

生:浇水.小心走路.不乱采花.不爬树或摇树等

师:我发现学校里缺少一样东西———警示牌,现在我们就动手做几个警示牌,提醒人们不要破坏花草,要爱护花草树木好吗?

生:好!

师:那么想想在牌子上写些什么呢?

生:(制作好小组的警示牌)

师:现在每组派一人代表小组去插牌子,你们有什么要嘱咐他们的吗?

生:牌子要插在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

生:插牌的时候,小心别把树木上的嫩芽碰掉了.

比较这两个教学片段,就可发现,案例一的使用发挥了看图说话的功能,对学生的引导并没有多大的实效性.而案例二则充分挖掘了图片引发活动的功能,对教材进行了有效的二度开发,教师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由知到行,促进了道德认知向道德行为的转化.

教材是范例,就意味着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和复制教材.特别是体验性活动,它具有很强的具体性、生活性和本土性.所以,解读教材时,需要教师的着眼点是儿童这个主体,关注儿童的生活体验.教材对儿童来说,是开放的和生成的,教师和学生需要参与教材的意义建构.教室中的儿童在分享教材中的儿童的感受和体验的同时,也在激活着自己的思考,丰富着自己的认识.儿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了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反思和提升.

二、学生情感培养呼唤二度开发

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凭借教材所呈现的范例设法去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回归自己的生活,触动自己的心灵.在具体设计时,教师要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道德发展水平的层面出发,考虑学生的内在需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将学生现实的生活与教材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家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教学必须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才能真正丰富儿童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让儿童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我在上《我爱我的家人》一课时,为使学生拥有自己的真实感受,我组织了“我当一天家”的活动,让学生代替父母安排家里一天的生活,洗洗碗筷,整理房间等.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这一天的感受.学生们畅所欲言,有了这腰酸腿疼的真切体验,那么劳动的辛苦、父母的关爱也就深深地烙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谈谈如何用实际行动来表达对家人的关爱,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有的说,我的爱是一句贴心话;有的说,我的爱是个香甜的吻.多么真实的心灵告白,多么自然的真情流露,在心灵交流的平台上,幼小的心灵深深感受到家人的爱是多么伟大,回报家人的真情也油然而生.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学生道德形成与情感培养呼唤教材的二度开发,在教学中教者应寻找学生情感的共鸣点,激发其内心的情感因素,使学生在实践与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