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重在读

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627 浏览:140947

语文教学重在读,这是我近二十年来教学经验的总结.

首先,朗读可以训练学生语感,提高学生感悟语言的水平.学生只有经常进行朗读练习,才可以流利入情地朗读课文,才可以考虑语调和语义等因素,才可以真正进入语境中.长期的朗读训练可以将文章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语感,丰富词汇,掌握语法规则.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慢慢积累沉淀形成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是形象地说明了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朗读又是一种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把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

其次,朗读可以将学生带入教学所需要的有利情境,收到很好的效果.清人贺贻孙在《诗筏》里说:“李、杜诗,韩苏文,但诵一、二首,仍可学而至焉.试更数诵数十首,方觉其妙,诵至全集,愈多愈妙.反复诵至数十百遍,口颌涎流,滋味无穷,咀嚼不尽.乃自少至老,诵之不辍,其境愈熟,其味愈长.例如曹操的《龟虽寿》,只有让学生反复去读,在读中去体会,去感知,才可走近诗人,感悟诗人空前伟大的胸怀,以至满怀.

第三,朗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也大有帮助.反复吟咏典范文章,”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有目的地选择构思、结构、表达方式上有特色的章节、段落,予以反复吟诵体味,久之,对文章套路的感性直觉增强了,胸中有了格局,品文便知道优劣,下笔就有了章法.青少年时读书采取”高声朗诵“和”密咏恬吟“相结合的方法,每读一文总是反复诵读吟味,用心领会它的意义、气势、节奏和神威.这种方法值得借鉴.

第四,朗读,还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以选择适当的朗读方法,如教学《安塞腰鼓》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读“,最成功的也是”读“.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学生默读、朗读、齐读、精读、重点读等各种形式的读,来感知作者的主要写法,在读中品味文章的”美“,在读中陶冶学生的性情,使学生既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又在师友合作探究中,经过学生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对知识点的掌握,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朗读可帮助字斟句酌,修改文章.朗读对于检查语病,改正语音不通,拗口,逻辑不严密等问题,都有很重要的作用.鲁迅先生说:”在看和读之中,能够发现重复罗嗦的地方,把文字改精炼了;能够找出拗口,不通顺的地方,把语言改通顺,流畅了.“叶圣陶先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光凭手写,还要用嘴念等自己写了东西也要念,遇到念不顺的地方,就是要修改的地方.“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改诗时,就采用”读“的方式,”读“的修改法使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音韵优美,雅俗共赏.

第六,朗读能加强记忆,有益于健康.记忆是人脑的一种特殊功能,是人类储存知识的一种重要方式,朗读能加深记忆,巩固记忆,能呼唤人们的感知和想象,起到联想记忆的作用.通过音韵调的变化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声音形象,并使之牢牢印入人们的脑海之中.总之,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声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从而起到增强记忆和加强健康的作用.

朗读既然在教学中非常重要,如何强化朗读教学?我认为:一要加强指导.利用晨读时间,老师积极指导,指导学生用普通话读每篇课文,要求记的章节一定要记住;二勤于检查,教师利用课堂或课外时间经常抽查学生背诵情况,采用表扬和批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朗读兴趣.三,经常鼓励.教师要经常鼓励学生,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阅读视野放到校外.要选读一些古今名着,要精读.

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从而在教学时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使之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