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环境的创设

更新时间:2024-03-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046 浏览:19082

摘 要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例如,一些重点篇目,让学生自己拟题,同学回答,小组积分,展开比赛.这样可以拨响学生思维的琴弦,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文章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学生都能找到,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正切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 键 词 :阅读教学 实体情境 竞赛情境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课的重头戏,历来被语文教师所重视.要想提高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质量,达到教学预期目标,从学生角度讲,仅仅想靠提高智力水平是不能奏效的.因为紧张高级的智力活动是艰苦的脑力劳动,缺少意志、情感、动机等非智力因素的积极支持,是难以在学习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非智力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是情绪、情感、意志,而人的情绪、情感和兴趣、动机的产生均受外部世界情境刺激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新异、宜人的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并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针对阅读教学的特点,因文而异创设恰当情境,对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创设如下情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实体情境.指有形的、实在的物体,物况情境.

如说明文教学可展示实物、标本、参观;记叙文教学可在课前组织或布置学生带着有关问题,有目的地观察、了解,使学生取得对教学内容的第一手印象、材料,回到课堂后,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感用口述或笔记等形式进行“显影”还原.如我教说明文单元时,要写说明文,我就带学生去参观,回来后,学生很容易地就写出了较好的文章.这种做法实感性强,符合学生认识规律,易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容.学生在快乐中领略了主题,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回头再学课文,就容易理解了.

二、联系情境.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为学生创造一种触发创造思维的境界,激发学生主动去探索、思考.如学习《春>之前,先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由此联系到“百花争艳”、“欣欣向荣”、“朝气蓬勃”、“青春活力”、“希望之光”“一年之计在于春”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联想丰富了,理解课文也就容易了.再如,小学阶段学生曾学过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的节选《三味书屋>,上中学后又学了全文,我请学生谈谈全文与节选有何不同,同学们纷纷提出,篇幅增加了,环境不同,内容也丰富了.在此基础上,我又针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提出问题:为什么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联系在一起呢?同学们认为:“三味书屋”主要是写童年乏味的学习生活,而“百草园”则是童年的乐园.通过一番议论,大家统一了认识:通过对三味书屋中枯燥乏味生活的记述,批判了禁锢和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制度:而对于活泼童心的抒发和对百草园有趣生活的描述,又在与书塾生活的强烈对比中,深化了这一中心.

三、语言情境.指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把学生带入情境,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情感和想象.正如苏 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学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等在较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情绪和效率.”语文教学较其它学科更注重语言艺术,它使景物描写绘声绘色,阐述事理通俗明白,能化抽象为具体,使被说明的事物有形象感,栩栩如生.语文教师最有条件使教学语言跌宕起伏,富于鼓动性,强调逻辑停顿,语气转换.有时可以慷慨激昂,有时可以如春风拂面,有时可以戛然而止,这样能使学生情绪波澜起伏.语文课堂上也有条件讲究幽默艺术,巧施妙语警句、双关语、笑话、格言、谚语等,来改善教学活动中的紧张气氛.例如,每篇课文就像一首乐曲,都有情感基调,教师的语言就要沿着这个基调来把握文章的情感教师从跨入教室第一步起就像演员进入角色,沉浸到课文的情感境界中去.如讲授《春》,教师的语言基调应该是明朗欢快,充满向上的活力.讲授《最后一课》则是严肃、沉重、压抑的.教师教授时的语言特点,显现了教师的情感体验,必然会迅速传递给学生,为理解课文打下情感基础.

四、问题情境.在阅读教学中,经常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释疑,从而刺激学生的求知.例如,一些重点篇目,让学生自己拟题,同学回答,小组积分,展开比赛.这样可以拨响学生思维的琴弦,使其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文章中的绝大部分知识点学生都能找到,既学习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正切合目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这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思维是从疑问、惊奇开始的.”而问题情境便是由此应运而生的.

五、竞赛情境.伟大的革命家秋瑾说过:“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教学心理学的“声誉动机”是激励强度最大的一种学习动机,而竞赛则是激发声誉动机的有力手段.中学生自尊好胜,上进心强,而阅读课可供竞赛的名目、动机比比皆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地运用各种竞赛方法,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用抽签方法来解决文言文背诵问题;新课伊始,进行朗读比赛,促进学生主动预习课文;分析课文,让学生从各个角度拟题,答题,小组比赛积分;展开习作,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等等.竞赛一般分个人和小组,或男生女生进行,既调动个人学习热情,又充分利用集体的约束功能.竞赛采取分项累计分的方法,又给学生创设了“下次再比高低”的机会,使大家的积极性长盛不衰.当然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获得最佳效果,开展竞赛前教师要作周密的考虑,充分的准备.


凡此种种,最终的目的就是借培养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来促进智力水平的提高,产生具有创造性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