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的体验中教学古诗词

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550 浏览:118705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是挖之不尽的美的宝藏.然而,中国古代诗歌本身的含义、韵味很难通过语言描述,仅靠传统教学媒体几张图片和教师的讲解难以让学生领会诗歌的美.计算辅助教学的出现为古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课件以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创设古诗的意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古诗教学的枯燥和乏味,让古诗教学充满灵秀之美,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灵秀”起来.


1.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美

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我们可以按诗歌的内容、主题来确定各种不同的情感基调,运用多媒体设计不同的界面以适应不同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中国古文化的魅力.如《登鹳雀楼》一诗,以淡化的鹳雀楼为底图,诗句设置为黑色或深咖啡色的隶书字体,配以雄浑的古琴乐曲,营造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豪放、旷达、磅礴的气势,对理解诗意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动态演示,让学生欣赏美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等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3.拓展意境,让学生想像美

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像;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就足够,不一定需要繁复冗长的讲说.

《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我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我让学生想像: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4.指导吟诵,让学生表达美

学生喜欢古诗,因为它短小精悍,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的学生上学前就能背诵很多古诗,但背起来往往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在古诗教学中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古诗,是古诗教学的重点.

传统的古诗教学中,老师往往通过自己的范读指导学生朗读,但是,同样的一首古诗,有的教师能读出感情,引起学生共鸣,而有的教师平铺直叙,缺乏感情,再加上方言等因素的影响,范读教学不尽如人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录制好的由专业人员朗读的古诗朗读录音,效果会更好.由于专业人员能够很好地把握古诗所表达的情感,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传神地传达出古诗的感情基调,无论是快乐明朗的、缅怀追忆的、慷慨激昂的,都把握得非常到位.

在朗读指导中,图片、声音、音乐等多媒体手段的参与对学生准确感受、把握全文的基调很有帮助.如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一诗,可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六月的西湖,湖畔杨柳依依,湖面上碧绿的荷叶一望无际,粉红的、雪白的荷花亭亭玉立,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画面下配上古诗的字幕,再配以悠扬动听的古筝曲.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读出美,吟出情,诵出趣.

1论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