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流畅的教学过程设计

更新时间:2024-03-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519 浏览:44697

一、运用情景激趣,丰富教学方法,聆听感受音乐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聆听声音始终是音乐课堂的主要内容.而运用情景法是小学音乐课堂最常用的.

1.悬念导入主题情景

生动形象的设置悬念是启动学生的添加剂,它可以掀起课堂教学的.从而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加快学生理解音乐的过程,使其如临其境,尽情参与.例:教学《青蛙找家》时,教师首先用童话般的语言描述小青蛙四处奔波,一会儿捉害虫,一会儿嬉戏玩耍,天黑了才想到回家,结果迷路了的情境.老师因势利导,说:“小青蛙能找到家吗?让我们快来仔细听,音乐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呢?”悬念中孩子们不知不觉仔细聆听起来,进入了歌曲意境.

2.创设故事展开情景

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情感过程.”给学生听一段动人的音乐,根据音乐中的音色、速度、节奏、调性、和声等展现出来的特性,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然后请孩子根据自己的想象讲个简单的小故事,虽然语言仍然不能替代音乐,但音乐艺术的不确定性,会给予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对于所听的音乐,不同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音乐课上教师需要的是适当的引导或提示,而不是以口头语言来替代音乐.

3.视听震撼进入情景

首先,给学生一个音乐背景,这个背景要生动,其次,教师要这个需要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尽量完美地做好准备.硬件软件环境对音乐课堂非常重要,良好的音响设备,是演绎音乐最好的载体,换了一个稍微差一些的设备,这些经典的音乐片段在音质不佳,断断续续的效果中,都会让学生大失所望,音乐不再感人,所以,教师在课堂前就应该着手准备完美的音乐资料和尽量优美的播放设备给学生.

4.教师带动融入情景

教师要先入境,学生才能被带动进入情境.教师的表情,本身就是这个音乐聆听,音乐情境中的一部分,学生在聆听时候,不可能不受音乐以外的事物的影响,而影响最深的首先是教师的表现.可以想象一下,课堂上,音乐在播放时候,一个专注做聆听状,面部表情随音乐情绪在变化的教师,和一个漠然的教师对比,可能是前面一种更能吸引学生,有的教师,甚至能用自己聆听时候表现出来的情感感动学生,让学生产生聆听的.所以,教师的教态,在音乐课堂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对音乐的演绎这一方面.在学生聆听音乐时,教师可以随音乐指挥,手势力度的强弱变化,就可以学生走进音乐世界的强弱,体态和身体语言,更可以让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


二、运用音乐元素,贯穿教学环节,提高音乐素养

首先,从节奏入手,设计了一开始利用自制乐器长鼓来学习切分节奏的环节,用以解决歌曲难点,同时用歌曲伴奏作为节奏游戏的背景音乐,以熟悉歌曲.然后在学习简单的长鼓舞动作后学习歌曲.待歌曲学习得扎实到位后,可以根据学生喜欢的方式,运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有感情地领唱、齐唱、轮唱,歌曲层次在有序的展开,最后讨论在哪一段落加入打鼓的环节比较好,各抒己见,说出理由.这样或唱、或跳、或打鼓.通过游戏表演,让不敢唱的孩子唱起来,让不敢奏的孩子奏起来,让不敢跳的孩子跳起来,学生在感受音乐美感的同时,表现音乐的快乐.

三、关注音乐美感,突出作者本意,培养鉴赏品质

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聆听音乐,表现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我认为,个别学生由于生活环境使然也许听到了“鸡打架”,但是如果全班同学都认为是“鸡打架”,那么审美教育如何进行下去?一定是教师的问题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是排除教师必要的讲解、恰当的引导.教师应有的主导教学行为也不会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我们不应该将二者对立.而应该将二者完美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发挥个性的空间:能让学生说的,教师不说,能让学生做的,教师不做.但绝对不能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

总之,好的音乐课就像是一场音乐会,让人感觉不出教学过程设计的痕迹,非常自然流畅.重视“音乐本体”在教学中的贯穿运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音乐的美,去除过多的修饰和花哨的教学手段,让音乐课回归音乐本性,让学生在音乐中学习音乐、在音乐中享受美好和快乐.

【作者单位:徐州市星光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