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更新时间:2024-01-0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3072 浏览:105868

摘 要: 有效的教学源于教师对教学的优化,是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融合和创新.小学语文教师要全身心投入教学中,深挖有关的教学信息,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教学 应试教育教学观 导入艺术 教学目标 心理暗示


新课改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优化教学就要以此为目标.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当前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真正发挥语文教育的功能,是一个颇受关注的话题.教学的成功取决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笔者现将自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心得体会阐述如下,供大家参考.

一、转变应试教育教学观

以往的应试教育以分数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办学水平,这种功利主义的教育模式,直接导致教师教学的片面性.对教材机械地讲解,用统一的标准答案、一致的教学评价、作文的公式化、考题的标准化等对学生进行模式化的教育.学生犹如装在“套子里”的人,是课堂教学程序化的产品,压抑了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扼杀了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改革着眼于人才培养,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突出育人功能.因此,语文教师要突破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条条框框中走出来,树立全新的现代教育理念.即“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品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语文教学绝不能抛开学生的体悟而分解内容.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都要以把握文意为目标,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再从细部体会回到领悟文意,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语哲思的精华.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由发挥,只有满足个性的需要,学生才能积极投入,进行创新学习.可以说,没有个性发展就没有全面发展,我们便不能实现教学目标.我们的教学要给予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用思考内化知识,而不是吃“现成”的.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教会学生如何思维,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学会解决问题、分析问题,这样学生才能进行创造性学习.

二、提高教学的导入艺术

凡是优质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非常考究的导入设计和独特性,课堂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引出这堂课的核心话题.在教学时,可以讲故事,边讲故事边学习,让学生感觉就像在听故事,不知不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种导入艺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满足了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课堂教学从始至终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学效果显著.此外,课堂导入艺术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问题导入、审题导入、妙语导入、练习导入等,但不论哪一种导入方法,都要求简练,短小精悍,以尽快进入主题.

三、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目标设计

要设计好语文教学目标,就要综合以上四个方面,做到以下结合:抽象目标与具体目标相结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语文教学的目标在设计上既要有抽象的教学目标,又要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在具体表述时,抽象和具体的目标可以融合在一起.如《背影》的教学目标设计:(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具体的),体会文中蕴含的父亲的一片爱子之情(抽象的).(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具体的),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抽象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抽象的目标能够使师生在教学中有更宽广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师生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具体的教学目标不仅使学生有明确的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紧扣课文,为创造性教学的开展提供可行的切入点,二者是一种有机的互为补充的关系.即时目标和延时目标相结合所谓即时目标,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当堂实现的目标,延时目标是指关注学生课后和学生终身发展的目标.例如《背影》的目标设计:(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体会文中蕴含的父亲的一般爱子之情.(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背影的线索作用.(3)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朴实简洁的语言.

四、运用体态语言进行心理暗示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最大的幸福与快乐就在于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交往,因为你的每一步,每一句话,你的眼神,甚至你的目光一闪或者一抬手,这一切都会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记忆中.”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教学技巧之一,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式,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起到促进学生学习的作用.教师运用眼神、表情、姿势、动作和距离等体态语言对学生加以暗示,从而达到传递、感染、调控和激励等目的,这是心理暗示最常用、最基础的方法.体态语言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器官,将生动的表情动作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教师板起面孔说教,学生就会感到害怕.而对于富有亲切力的教师会发自内心地喜欢,学习表现也积极,愿意和教师交谈.于是老师的一个眼神、手势,都能使学生信心倍增.低年级学生入学不久,对于课堂总是有一些怯懦,尤其是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时,这时一个信任的眼神、鼓励的微笑会给他们以极大的鼓舞.当学生正确回答了问题之后,教师对他们竖起大拇指,报以赞许的一笑,是对学生最好的表扬.有了这样一种体验,在今后的课堂上,学生总是能热情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这不正是教学所追求的境界吗?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