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1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912 浏览:132580

“导学案”是我校数学课题组成员以追求高效课堂为宗旨、以设计与策划适应学生学习的课堂教学为核心,通过实践和应用,学教合一的教学实践策略.

“导学案”课堂教学的策略如下:

一、温故知新

此环节,设计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不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全面复习和回顾,而是对与本节课有关联的知识的梳理和深化,目的在于对新文本知识的学习起到引桥和铺垫作用,使师生在本节课堂活动中“水到渠成”.对本环节的知识,要求要“精”,在课堂时间的分配和把握上要“未雨绸缪”,不能设计得偏、难,使整个课堂主次不分、低效无果.在这个环节上更多的教师设计为“新知引桥”,这个命名更为确切,避免了以往为复习而复习、无目的的“温故”.

二、探究新知

《教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达到“文本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过程活动化,知识系统化”的“四化”目标.“探究新知”这个环节是非常主要的一个环节,在学生“引桥”活动的兴奋点上,把文本知识“润物细无声”地过渡到文本问题,创设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生活背景、认识能力的情境,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中进行数学建模,建模的过程就是教师“导”、学生“学”的过程.此过程中可设计“试一试,做一做”、“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拓展延伸)挑战自我”等导学环节,教师设计与策划导引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目的就是按照教学目标的任务,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践行,循序渐进地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活动经验、基本的数学思想”即《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要求的“四基”落实在教师的课堂导学和学生的活动中.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独立探究和思考是首要的,因为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多的是学生自己省悟,从而建构起知识结构.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最重要的是思维的活动,其次是小组内的讨论学习,合作交流、探究、互助是小组的主要任务,再次是组与组之间的“对垒”,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引导激发各组之间的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同时通过测一测的导测环节检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掌握程度,以反思教师对整堂课的总体教学实施效果和学生学习情况.

三、检测反馈

课堂检测是为了两个目的:教学设计是否存在“死角”,对学生的整体把握度是否存在不足,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前后知识的衔接、局部的拓展延伸情况等.在检测中,两个方面的目的都要兼顾,要做到兼顾大部分学生、照顾学困生、鼓励尖子生.在这种课堂检测中,切忌以下几个方面:1.多――多而不精,延误时间.2.无梯度――难易不匀,达不到检测的目的.3.拖――当堂没有结果,无益于强化知识构建(尽量当堂完成,最好小组对调或同桌对调,教师讲评).4.无成绩登记.学生对成绩看得比较重,每次检测的成绩必须登记,以使学生自励,教师用成绩鞭策激励学生,强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使学生永远在追求前进的路上.


四、作业布置

作业是“温度计”,是对本堂课教与学的检验,也是本节课知识建构的重要环节.本环节的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将文本内容建构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所以,教师对作业的布置要慎之又慎,既要使学生通过努力可以完成,又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哲人说“地球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亦如此.所以,我们研究设计了梯式作业,将作业分为A、B、C三个阶梯.其中C为最高阶梯,专供数学尖子生,B为中间阶梯,大部分同学处于此阶梯,A为第一阶梯,学困生处于此阶梯.教育的最大失误是给学生贴“标签”,所以,特别注意绝对不能将班上的学生分为A、B、C三等,更不能指定哪个同学做哪个题,教师应该将选择的权力留给学生.某个学生今天做的是A等题,明天可能做B等题,而今天做B等题的,明天可能完成C等题.教师在布置作业时适时要设计调整,并在作业批阅时用评语、等级、分数及特殊的图案等多种方式予以鼓励.

五、反思提升

反思是教师对本节的教法、学法、活动过程、检测设计等方面所做的总结,更重要的是对本堂课成功经验的建构和不足的分析思考,这个环节对教师的成长和专业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反思,可以进一步强化知识点的记忆,通过自励、自勉的语言,使学生正向的兴趣进一步得到强化.

总之,“导学案”教学的总体策略是:三案合一(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课后梯式作业案),把握好五个环节(基础引桥,主题探究,检测反馈,梯式作业,课后反思).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导引铺垫,学生上桥,教师导问,学生活动探究,教师导评,学生自励省悟,教师导疑,学生思考研讨,教师导测,学生查缺补漏,教师导梯式作业,学生深化巩固.

模式的框架是相对稳定的,而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所有的课不一定按照规定的环节流程进行.模式是一个“实践,完善,再实践,再完善”的过程,没有最好的模式,只有适合的模式.导学案相比传统的教案,它主张“怎么写作于学”,终极目标是追求“会学”、“创学”,是教师新课程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对转变教师教学思想、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