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文言文教学的

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759 浏览:17145

摘 要: 在小学文言文的教学中,要抓住“趣”与“读”这两个字,以达到让学生喜欢并学好文言文的目的,进而去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精品,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

关 键 词 : 文言文; 兴趣; 朗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3)03-0116-01

如果说古代文学是一顶华丽的的话,那么流传久远文言文则是那上闪耀的明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中,文言文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小学生学习文言文不仅能感受到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域,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精品,还能进一步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并为进入中学学习文言文打好基础.可是,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在词意和语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对于初次接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不仅难读而且难懂.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和揣摩,我认为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应注重“趣”与“读”.

一、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古人亦云:“上自圣贤,下至愚孩,未有声入而不应.”由此可见,激发兴趣,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何等重要.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兴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如果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上文言文,那就是教育最大的成功.大教育家孔子也曾说:“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此,我始终尝试着把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放在教学的首位.

(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人教版的教材中,第一篇文言文课文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这是小学生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文言文的词语、句子对小学生来说十分拗口,难懂;这时如果教师把握不好,不但会让学生丧失新鲜感,还会产生厌烦情绪.然而五年级的学生通过自身课内外的阅读和其他途径,已经积累了不少文言文方面的知识.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在导入时我由学生熟悉的语言入手进行交流:(1)古语中“说”读什么?(曰)(2)“我”在古语中读什么?(吾)那“吾等”就是?(我们)(3)那么你怎样讲?(汝)你们该怎样讲呢?(汝等).(4)问你吃过饭了吗?可以说?(饭否)(5)如果想表达一个小孩子可以好好教诲、培养的意思可以说?(孺子可教也)通过以上内容的交流,学生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他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此时,我趁热打铁随即告诉学生这样的语言就叫文言,用文言组成的文章就是文言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世说新语》的文言文——《杨氏之子》.就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对文言文感到了一种新奇和亲近,渴望立刻去课文一探究竟.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学生乐学的情感

现代教育技术,把声、光、象技术乃至各种艺术方式有机融合,能够创设出一个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教学情境,其激趣活情的显著效果令人折服.如果教师善于创设这种教学情境,那么,学生就会情绪高昂,心潮澎湃,内心总是充盈着迫切要求亲历亲为的冲动.如在教学《伯牙绝弦》时,一开始,我便以美妙动人的音乐《高山流水》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古文的意境,在补充介绍伯牙在子期墓前悼念子期时,又以凄婉动人的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伯牙那种悲痛欲绝的心情.在教学尾声之时再次播放《高山流水》音乐,让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诵读课文,感受伯牙和钟子期那种知音情谊;让典雅流畅的琴音款款地浸润学生的心灵,再让学生在音乐声中试着背诵课文,会更好地增强课文的表现力,让文言文那优美的韵味深深地植根在学生心中.如此凭借特定的情境,特有的烘托、感染、熏陶的教学功能,激活了学生乐学的情感,使之生成学习的主动精神.这样既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深刻思考的自觉性,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激活了他们的情感,那么堂课的学习效果不言而喻.

所以我认为在小学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做重中之重,并以此为主旨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去点燃学生喜欢文言文的情感之火.作为语文老师由此我也深深感悟到:其实不管是古文还是现代文的教学,我们都可以很好创设各种情境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和好经验.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它不仅能训练学生说话时发音准确,句读分明,语气连贯,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还能帮助学生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丰富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爱憎情感.那么如何在文言文中发挥朗读的作用呢?我认为可以运用多种多样的朗读训练方式:

(一)学生自读

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释,批注生字字音及一些字词的今义,粗知课文大意.这也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程度的一个方法.

(二)教师范读

学生初次接触文言文,很难读好它.那么此时老师的范读尤为重要,这可以给学生提供朗读榜样,创造朗读条件,鼓舞学生朗读的兴趣和信心.如我在教学《伯牙绝弦》时,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朗读有了一定的基础,这时我主要指出他们读错的地方并及时纠错,然后正确地领读:“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谓/世/再无知音等”.必要时,还要对一些难读的句子划分节奏,以帮助学生停顿.如《学弈》中:“使/弈秋/诲/二人弈”“为/是其智/弗若与?”再如《两小儿辩日》中:“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粗略地感悟文言文的音韵、节奏、停顿以及大体的文意.

(三)学生个别朗读

可以加强学生独立活动因素,并通过个别朗读的指导对全班起启发和辅导作用.必要时,也可由两个以上学生比较着读.

(四)全体学生齐读

当学生对课文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解基础时,可由全组或全班齐声朗读,让优生带动后进生,读通课文,读出课文的节奏和气势,同时也可使每个学生增加朗读练习的次数.

(五)学生自由朗读

让全体学生锻炼朗读,获得语感,领会课文大意.这一环节,学生反复读,读到文章自然上口,读出“之乎者也”的韵味.

当然在朗读中,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指导是尤为重要的,包括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语速.在学生朗读正确并大致了解每句话的基础之上,让其自由反复诵读,读出文言文特有的韵味.教师要着重指导重点语句的停顿和语调,让学生进一步准确把握课文内容.在读熟课文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内容,可以用讲、演等方式进行,以达到读懂故事的目的.

总之,小学文言文的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兴趣的激发下读通课文,读熟课文,读懂课文;在了解内容、明白道理的基础上,让他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近历史先贤,在阅读与思考中汲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髓,这将为他们进一步了解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学生文化素养的积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我想,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牢牢地把握这些,不随意地拔高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主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辅助,必要时加以讲解.就一定能让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了解古人思想道德观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