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教学背后的内在规律

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4136 浏览:1331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先后进行了素质教育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经过总结反思,我们认为这些研究还停留在对学校课程、学科教学经验的梳理、总结和改进阶段,跟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创立教育品牌、推进特色发展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的距离.为此,我们长期深入学习和借鉴了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皮连生的广义知识分类理论,经过多年的实验和实践,针对哲学、经验取向的教学,最终提出了“科学取向的教学”.

与哲学、经验取向相比,科学取向的教学的主要优势在于:其概念、原理有着科学的定义与表述,清晰明确.同时,它将学习原理转化为便于教师操作的系统教学设计技术,能明确指导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指导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并能揭示教学所遵循的科学规律.

科学取向的教学尝试解决教学中的三个问题:教(学)什么,怎么教(学),教(学)得怎样.教(学)什么,主要解决教学目标的问题;怎么教(学),解决教学方法的问题;教(学)得怎样,解决教学质量与评价的问题.从根本上说,科学取向的教学力图实现三者的统一.围绕以上三个问题,学校通过实施“目标导向教学设计研究”、“图式理论应用研究”等,逐步探索形成了科学取向的教学的四个核心步骤.

一、设置教学目标.

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因此,我们把学习结果作为教师教学的总目标,教学设计者必须知道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什么,它们如何分类.

比如,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语文能力分为两个维度.纵向是知识维度,即教学内容,分为基本技能、高级技能和综合能力.其中,基本技能分为拼音、字词、句子和标点、朗读和背诵等;高级技能分为标题、课文结构、课文内容、表达技巧等.综合能力是由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逐渐发展形成的.横向是认知过程维度,即掌握水平,按照从低到高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发了语文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类系统.根据这一系统,教师既能较容易地确定教学目标,而且能明确指出各种教学内容应该达到的水平.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船长》一课的教学为例,在未运用“语文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类系统”之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如下:

1. 能正确读写“*****”等词语,能理解“****”等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等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的含义,感受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4. 领悟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及场面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运用“语文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类系统”来研读以上四个目标,老师们惊讶地发现,这几个目标均只是达到理解程度.难道这是偶然和巧合吗?我们的阅读教学,仅仅是让学生“理解”?回答是否定的.的确,认真思考我们的阅读教学,想想我们看到的许多公开课教学,我们真的是在想方设法让学生“理解”,“理解”完一篇,接着“理解”下一篇等学生主动的“运用”,自主的“分析”很少.即使是一些名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只不过多了一些巧妙的引导和点拨,多了一些情趣.可是,每次的考试,有许多题目却是需要学生达到“运用”的程度.只教到“理解”,却要学生学会“运用”,也真难为了我们的学生.

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的导航灯,模糊的、不指向学习结果的目标,直接影响着教师教学的行为,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比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那么,在每篇课文教学之后,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有提升吗?在哪一点上得到提升?对此,教师往往很迷惑.

又如,理解课文内容,也是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那么,这个“理解”的能力,是在重复以前学到的方法,还是有新的收获?

再如,“领会”、“领悟”、“感受”、“感悟”等词,是教师撰写教学目标的常用词,那么,怎样才算学生“领悟”了作者的表达方法?

现在,有了“语文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类系统”,教师就能较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以《船长》一课为例,如果目标之一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作者是通过正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这个目标就只要求学生达到理解水平;如果目标陈述改成“能结合课文举例说明作者是如何通过正侧面描写突出人物品质的”,这个目标设置就要求学生达到分析水平了.

“语文教学目标(学习结果)分类系统”的二维框架表不仅有助于教师科学制定目标和陈述目标,而且有助于教师明晰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使教师的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军神》一课为例,完整的教学目标是:

1. 会读、默文中的生字新词,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抓住关键句段、关 键 词 语,用自己的话说出刘伯承是一个意志如钢、毅力非凡的“军神”.

4.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规则要素,并能用这样的规则去辨识、理解文中的相关句段.


5. 能根据教师提供的视频素材,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表达方法,写作一个描写人物的片段.

由此可见,一旦进入教学目标的二维框架,教师不仅清晰了“教什么”,而且也十分明了“教到什么程度”,教师设定的语文教学目标也就更准确、更科学、更有可操作性.

二、根据目标做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最重要但又是最困难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求教师在进行任务分析时做好以下三件事.

第一,将设定好的教学目标按学习结果分类.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五种类型,不同的学习类型所需要的心理机制和学习条件也不同.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为例,根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该课教学目标相应的学习结果类型如下: 教学目标1:能用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能读准多音字“涨、藏、没、盛、舍”在课文中的读音,并能用这些多音字不同的读音组词.(言语信息、智慧技能)

教学目标2:能写、默课文中的6个生字和22个词语,并能说出这些词语在课文中所指的意思.(智慧技能)

教学目标3:能独立找出课文中“AABB”和“又×又×”结构的词语,再说出至少三个这种结构的词语.(智慧技能)

教学目标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动作技能、智慧技能)

教学目标5:能找出课文中的总起句和总结句,说出分写部分的写作顺序.(智慧技能)

教学目标6:仿照作者抓住季节特点进行观察并合理想象的方法写一处景物.(智慧技能)

教学目标7:观看小兴安岭的图片、录像,向家人介绍小兴安岭.(态度)

第二,分析每一目标的有效学习条件.不同类型知识的学习,有不同的学习条件.下面以《船长》一课为例,来解读分析教学目标中的有效学习条件.

《船长》一课的教学目标中有一个重点目标:说出课文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式,这是课文的核心目标.也就是说,这是对篇章立意、构思技巧、表达特点的分析,属于智慧技能中规则的学习.要达成这一关键目标,还要分析其所需要的内在条件,包括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

必要条件:规则学习的前提条件是构成规则的概念已经习得.针对这一目标而言,学生要说出课文中表现船长这一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必须先了解表现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包括哪些?如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而这一规则的学习又是以课文字词句的识记和理解,即辨别和概念学习作为必要条件的.因此,如果学生字词句的识记和理解还存在障碍,首先必须把课文中一些学生未掌握的字词句作为教学内容.

支持性条件:智慧技能学习还需要言语信息、认知策略和态度等学习类型作为支持性条件.就《船长》这篇课文学习而言,包括文章的背景知识、作家作品知识和文章内容知识等,理解和评价文章的策略,对作者观点的态度和阅读的兴趣.一位教师在教授《船长》一课之前,先组织学生观看电影《泰坦尼克号》选段,让学生了解海难,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这对学生感受课文中所写的人、事、物以及所表达的观点能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如果没有这些条件,课文学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把这些条件作为课文学习内容的一部分,按照这些学习类型所需要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来确定学习内容.

第三,分析起点能力和使能目标.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海底世界》为例,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中有这样一个目标:在读懂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段落结构,习得概括自然段段意的方法.这一目标属于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要达成这个终点目标,学生必须具备以下起点能力:① 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② 能识别常见的段落结构(总分、并列、承接);③ 能说出什么是“概括自然段段意”.缺少其中任何一项起点能力,学生都可能难以到达终点能力.

使能目标的分析,必须从终点能力分析起,一步一步地分析下一个子技能,一直分析到学生原有的起点能力为止.上述提到的《海底世界》这一课终点目标的使能目标是:① 读懂每一句话,理解段落内容;② 研究句子之间的关系,弄清段落结构;③ 对于不同段落结构可以采用不同的句式进行概括.要想达成终点目标,必须先由起点能力出发,途经使能目标这三个不同的“停靠点”.而这三个“停靠点”的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到达终点目标.

三、选择和实施教学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们提倡“学有规律,教有优法”.就“教有优法”而言,如果是传授知识,讲授法效果较好;如果是学习动作技能,最好的方法是教师讲解加示范、学生模仿,教师给予反馈和纠正;如果是智慧技能,“讲授加模仿”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智慧技能以概念掌握为核心.概念又分具体概念与定义性概念.前者唯一的学习方法是从例子中学习,运用发现法教学;后者可以用发现法,也可以用接受法进行教学.

就“学有规律”而言,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如果教师能够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形成相对固定的“教”的程序,经过反复训练,将固定的“教”的程序转化为学生“学”的程序,也就是“学”的图式,这就成为了指导学生学习的“脚本”.学生自觉运用“学”的图式开展学习,学有方向、学有优法,无疑将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为了探索教学的科学规律和方法,学校建构了一系列图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何为图式?图式不是图表,也不是图画,它是大脑中贮存的一般概念的数据结构,是一种认知框架.语文图式就是语文学科中某些规律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一种表征方式.在皮连生教授的指导下,学校开发了“小学语文图式体系”,包括“文本结构图式教学”与“阅读图式教学”两大类.其中,“文本结构图式”包括“句子结构图式”、“段落结构图式”与“文体与篇章结构图式”三种,每种结构图式教学法下面还有更细的分支;“阅读图式”教学已经开发出来的脚本有:五步识字程序、学生独立阅读一篇课文的基本程序、阅读教学(新授课)的基本程序、朗读教学的基本程序、阅读教学(从扶—放)的基本程序等.

学校还以“图式研究”为重要抓手,探索总结出语文课型的一般教学过程与策略,主要有“语文专项技能教学”、“单篇课文教学”、“单元整组课文教学”、“综合能力教学”等四类课型.如,“语文专项技能教学”,包括“拼音技能、字词音形记忆、字词意义理解、朗读技能与背诵经典、词法句法概念规则”等.比如“综合能力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等综合能力.我们发现,这样的综合能力不可能单独教,必须把它们置于单元教学中,作为单元学习的最终结果进行教学.在写作教学中,由于单元中的课文是按主题内容组织的,作文题目与课文单元只有内容或价值观上的联系,而与课文中所教的基本技能与高级技能无直接联系,导致写作教学中需要综合运用的基本技能和高级技能与课文阅读教学脱节. 几年来,图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教学法,将教师教的图式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程序.学生头脑中一旦形成了知识结构,形成了一套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程序,在解决各种学习问题的时候,就会主动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最优途径.

四、对照目标进行测评、诊断和补救教学.

在教学评价方面,学校开发出一套科学的、以目标导向为依据的检测和评价体系.该体系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照目标编好教学效果检测题.这样做,使教师的教学目标陈述具体,并指向学生的学习结果.

现以语文学科为例说明检测体系的目标导向.在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校展开了一次“‘运用总分结构图式’帮助学生高效阅读”的教学活动.按照活动要求,授课教师以民族大学出版社阅读课本三年级上册《爱因斯坦》一课的学习为切入点,制定了“能运用总分结构图式说出文章中人物的特点”与“能学习作者的写法,根据提供的总起句写一段话”两个教学目标.根据这两个教学目标,教师为后测试卷编制了一篇课外阅读试题《科学怪人》,要求学生在阅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1. 开文迪许的“怪”表现在哪四个方面?其实,这位“科学怪人”并不怪,他这样做是为什么?

2. 为了说明开文迪许是个珍惜时间的人,作者举的事例有哪些?

3. 请你给课文第二自然段加一句总起句.

4. 请你围绕下面提供的总起句,选择一个典型事例,写一段话.

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小书迷等

可以看出,上述几个问题把“结构认识”、“内容把握”作为段落结构图式的目标,分别用三个小问题来测量.这样,检测内容相对集中,都是从教学目标出发,检测学生“运用总分结构图式”的水平,而对文章是否理解,对阅读中拼音、字、词、句的理解并没有涉及,减少了对阅读图式评价时的干扰.

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作出目标导向性的分析评价:通过此次教学,学生脑海中的“总分结构图式”已不断地巩固和充实,对阅读素材的处理和分析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学习“总分结构短文”时,能够自动调用脑海中的“阅读结构图式”对其作出分析、判断.从结构认识、内容把握和迁移运用来看,85%的学生基本能够“运用总分结构的图式”快速梳理和理解文本的内容,并有意识地运用这一图式指导自己的写作.与此同时,通过及时的形成性检测,教师能较客观地分析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成败.

在研究与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我们也认识到:科学取向的课堂,在重视知识技能学习的同时,仍然要充分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的达成,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文”与“道”的统一、训练分析与综合体验的统一等.科学取向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融“知识”、“技能”学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发展的课堂.

几年来,学校“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研究”从语文学科开始,目前已经拓展到数学学科,并进一步向英语及综合学科推进.实验表明,科学取向的学科教学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科学、有效的载体.

在此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与效率,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一直是研究关注的中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教学理论的指导非常必要,然而仅有笼统的、原则性的理论指导是不够的,更需要能够明确揭示教学背后的内在规律、具体清晰、操作性强的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在这条道路上,我们将继续探索.

(作者为江苏省苏州市实验小学校长)

(责任编辑 钱丽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