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2-26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0239 浏览:93220

“生活即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传统的自然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因此,科学教学应遵循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生活经验,设计一系列有实质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科学知识体系.

一、模拟“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课堂环境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例如学习《食物》这一单元,此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往往天天接触的东西容易被忽视,他们并不关注和参与家庭事务,因此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地研究食物的营养问题,根据对学生原有经验的分析,在课前我就布置让学生对自己一周所吃的食物做调查记录,并自己设计一份最佳食谱,一方面想让学生通过调查记录,产生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另一方面是想为课堂研究提供一份原始材料,把课堂研究的问题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探究.

二、创设“生活化”的课堂教学内容

课程改革启用的新教材,编排科学合理,紧贴学生的生活.因此使用这些教材进行教学时,应该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构建科学教学的大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1.内容上的拓宽.尽管新教材贴近儿童的生活,但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积累的贫乏,我们在教学时需要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

首先,让教材贴近生活.例如在教学“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一课时,我由学生熟悉的儿歌《人有两个宝》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人的外部器官,然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知道了内部消化器官的名称及位置,之后,我没有简单地提示出食物在消化器官中的旅途,而是让学生亲自品尝老师准备的点心,然后再让学生拿出听诊器互相听一听,让学生亲身体验其中的奥秘,最后让学生自己大胆猜测,观察食物消化流程图,了解了食物在体内发生的变化.这本是节枯燥乏味的课,我却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得轻松愉悦.观察、验证,让学生亲自参与和亲身体验.总结拓展,让学生主动去解说.让科学教材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展开,也有利于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

其次,让学生参与生活.在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我们必须放开学生的手脚,鼓励学生到生活的海洋中去体验.以前,科学这个词眼在我们看来是高、精、尖的代名词,离普通人的生活太遥远了.当真正接触科学课程,我自己才理解了什么是科学.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与提高儿童的科学素养,而儿童的科学素养的提高与否,最终是通过他们的行为方式的改变和科学生活习惯的养成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接受这样一个观点:人人可以做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2.方法上的创新.科学课程改变以前靠老师讲解、演示,学生倾听为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探究者,亲历科学的历程,使学生获得成长.在科学教学中,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对科学过程的认知,这对于学生能将科学的学习方法迁移到各科学习中,以及迁移到生活中有很大的帮助.为此,我们在课堂上采用了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把有利于科学学习的活动方式都“拿来”.例如:做一做.新课程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如教学《研究纸》一课,纸是生活和学习的必需品,对于研究各种纸的特点,学生们都会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究,但学生们真正感兴趣的是“纸是怎样造出来的”.故当我在他们研究完纸的性质时提议“让我来造一张纸”时,同学们兴奋了,但也犹豫了:“造纸术是四大发明之一,我能行吗?”我用期待、鼓励的眼光看着他们,先请他们根据已有经验大胆猜测纸的生产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激发求知欲,激励了学生的胆气,然后组织学生制定计划,进行实地操作,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给他们留下经历.当学生们看到自己亲手“创造”出一张纸时,激动地大叫起来.这次小小的拓展活动,却激励学生自觉像前人那样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积极动脑,勇于动手,开拓创新.在科学教学中,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去动手实践,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想象的空间.当然生活化的科学教学方法还很多,如尝一尝、画一画、赛一赛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爱做的形式.


三、扩展“生活化”的课堂活动时空

传统教育是以“书”为中心的,脱离生活实际,轻视“做”,所以扩展生活化的活动时空其目的在于“教、学、做合一”,在做中学活知识,用活知识.

首先,作业生活化的扩展.以前,我们上完课就结束了,可现在我们让孩子把科学带回家去,使他们将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通过孩子们的这些举动去改变家长不正确的生活习惯,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科学就在生活中,科学会给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每学完一个单元,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环境来选择研究课题,进行专题型的研究,如《生活垃圾的来源和处理》《空气污染的调查研究》《小学生近视眼产生原因的调查》等,确定课题后,学生们可利用身边的资源展开调查,利用采访、查资料、实验等方式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另外,还有探究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主人.

其次,努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空间.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如与社区联谊,参加雏鹰检测日小队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工厂等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科学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当科学与儿童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科学对儿童来说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脱离生活的科学是“不完整的科学”.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使科学走近学生的生活,融入学生的实际,让科学变得生动、有趣,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能使学生在具体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中逐步体验科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科学的力量.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科学知识就蕴含在平常生活之中,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