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032 浏览:155300

支玉恒老师曾经提出:“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返璞归真’,我们要用学习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那就是读,让课堂变得书声朗朗.”其实,这种方法也适合我们学习古诗文.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瑰宝,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智范教授说:“古诗词包括文言文的积累,我们不要仅仅把它看成一种语言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其实它也是思想、情感、形象多方面的积累,包括古人生活经验的积累.这些诗篇融入他们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的一种营养,我想是终生受用的.诵读的方法,可以形成一种积累的快速反应机制.在小学阶段的古诗文教学中求之过剩,做过多的理性分析,这是应该避免的.”看来,有效地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就是——诵读.

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把以教师串讲为主,变为以学生诵读为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吟咏诗文,逐步形成语言的感悟能力.结合平时的教学,也谈谈古诗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初读,把字音读准,把古诗句读通

我每次和学生一起学习古诗文的时候,首先就要让学生字正腔圆,发好每个音,读准每个字,把古诗文读得字正句通.在这个环节少不了老师的范读,小老师带着大家读、组与组比赛读,让他们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教学《夜书所见》时,我特意强调了平舌、翘舌、前后鼻韵,“送”“声”“江上”“风”“动”“情”“深”“灯明”,试试看,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加上流畅的朗读,古诗文的味儿便读出来了.

二、再读,注意节奏和语调

诗歌的美在于它的格律美,我们要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边读边体会,画出节奏,读出节奏美感.

三、细读,读懂诗意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不厌其烦的讲解变成学生的读书去感受.

让学生自由地读诗,看看能读懂一些什么.学生说到自己读懂的,老师就带着大家一起学习这一处,重点词语也在这个时候处理了,诗句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教学《夜书所见》我是这样进行的: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生自由读、理解、体会.

师:请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读书的情况.

生与生互相交流.

师:谁能把自己读懂的与大家分享?

生:我读懂了叶绍翁知道有伙伴在拨弄蛐蛐儿.

师:你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一边读诗一边看画面.

师:画面也能助我们理解,这真是读诗的一种好方法.

生:我是从“夜深篱落一灯明”读懂的.夜深了,篱笆深处还有明亮的灯火,叶绍翁就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蛐蛐儿.

师:联系上下文反复地读也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这是哪个季节?诗中是怎样描写的?

生:秋天.

师:谁来描述一下?

生: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

生:我不懂“动客情”.

师:请你们再读诗三遍,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生:充满寒意的秋风吹来,吹动了我的思乡之情啊!

师:是啊,萧萧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了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想念起了自己的家乡.

四、品读,渐入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同样,丰富的想象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它用极有限的字数表达极其深刻的内涵,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我们让学生在想象中诵读,在诵读中想象,就是希望学生通过诵读感知形象,运用想象去填补诗歌中留下的空白,品味诗意,走进诗的意境.

师:诗人叶绍翁客游在外,在这种环境之下,他的心情怎样?自读“江上秋风动客情”,你是怎样理解这个“情”字的?

生:诗人在这充满寒意的秋季,客游在外,想家了,想儿时的伙伴了,想到自己的童年等

师:诗人还想到了什么?

生自由畅谈.

师:此时,诗人的心情怎样?

生:孤独、想家、思念亲人等

师:读诗就像唱歌一样,有高有低、有快有慢,又忧伤也有欢乐,我们该怎样读这一句诗呢?

生有感情地朗读.(声音低沉、缓慢)

师:当诗人看到篱笆深处明亮的灯火,想到孩子们在捉蛐蛐儿时,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生:情感略显舒缓.

师:我们又该怎样读第二句呢?

生朗读.(稍微轻松一点儿)

五、诵读,积累经典文化

师:学完古诗,想背诵吗?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记忆这首古诗.

生:小组活动.

(有的唱,有的作画,有的边唱边舞,有的讲故事等)

汇报背诵情况: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有一个小组上台汇报时,以一首欢快的校园歌曲《其多列》为调唱古诗,刚一唱,台下同学就反对,说他们的调没定对,该用慢一点的,忧伤一点.


古诗教学以“读”为主,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同时,学生采用不同的方式记忆古诗,相信永久也不会忘记.

六、拓展诵读,实现能力迁移

新课程标准要求一至六年级学生能背诵古代优秀诗文70篇,古诗的积累对学生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积极的意义.在学完《夜书所见》这首诗后,引导扩展阅读描写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歌,阅读描写秋天的诗歌,促进古诗的积累,从而提高“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能力.

(作者单位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