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成语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7158 浏览:128341

中国成语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但意思丰富,耐人寻味,而且应用起来也会令文章或说话增色不少.但是要想灵活、正确的用好成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学生知识储备有限,对某些成语的来源及发展了解不够透彻,所以容易望文生义,在应用上就会出现驴唇不对马嘴的现象,文章读起来会很蹩脚.那么,究竟该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成语训练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对成语产生兴趣,进而了解成语,以便更好地应用成语.

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对成语产生兴趣呢?教师应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了解:他们究竟对哪些成语感兴趣,哪些是他们喜欢用又经常会用错的,用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大意还是对成语本身的不了解,如此一来,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如以下这些容易弄错的成语:(括号内为错字)

唉(哀)声叹气 黯(暗)然销魂 甘拜(败)下风

班(搬)门弄斧 自暴(曝)自弃 英雄辈(倍)出

金碧(璧)辉煌 锋芒毕(必)露 明辨(辩)是非

按部(步)就班 相辅相成(承) 明察(查)秋毫

人所不齿(耻) 一筹(愁)莫展 川(穿)流不息

以上的例子较为常见,这里也只是众多错误中的一斑,不过较有代表性.经过整理和归纳,不难发现,出现错误的原因不外乎三种:一是对成语本义不了解;二是对成语的引申义不了解;三是对某些成语的转义不了解,即褒义用成贬义,贬义却用作了褒义.针对这三点原因,我们就要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在教学中逐步让学生在这三方面加强训练.

提到成语的本义,即追本溯源的意义,对初中生来说显得较为困难,因为这会涉及到成语的出处和来源,不过也有捷径可走,初中课本中涉及到很多的文言文,不少的成语就来源于文言文,比如《出师表》中就有不少成语: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临危授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还有出自《隆中对》中的成语:

箪食壶浆:形容军队受到群众热烈拥护和欢迎的情况.

鼎足之势: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

犬马之劳:古地臣子对君主常自比犬马,表示愿像犬马那样为君主奔走效力.现在表示心甘情愿受人驱使,为人效劳.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根据文章的意思了解其本义,而且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势必会加深这些成语的讲解力度,这样一来,学生在应用时就不容易出错误.

所谓成语的引申义,就是由本义推演而派生出来的意义.由于成语的演变和长时间的应用,人们会在其本义的基础上加入许多的附加义,这些附加义后来就发展为成语的引申义了并掩盖了成语本来的面目,学生在应用时自然无从下手,错误百出.例如:

七月流火: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然而,“七月流火”多年来却常被误用来形容暑热.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会进风,原指有根有据的事儿,常被理解为捕风捉影的意思.

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古人多于重阳节赏菊,明日黄花兼寓迟暮不遇之意.后因以比喻过时的事物.但现在多指明日的新星,即美好,有希望的意思.

走头(投)无路:走投,投奔.“走投无路”,比喻陷入绝境.

自出机抒(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富有新意.机杼:织布机,又用来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

不径(胫)而走:胫,小腿.“不胫而走”比喻事物不待推行就迅速传播流行.

如愿以尝(偿):偿,归还、抵补,引申为“满足”.“如愿以偿”表示自己的愿望实现了.

这类成语在理解上难度较大,而其引申义往往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得以发挥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细致地给学生讲解其引申的过程和适用的语境,也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字典、词典来解决,锻炼学生深入探讨问题的能力.

除了成语的本义和引申义较难之外,成语的褒贬义转化也是个难点.词义有褒贬,成语也是如此,由于语言的使用年代很长,在流动的历史长河中,词义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褒贬可以相互转化,如:“爪牙”,古代指勇士和武将,今天却表示“走狗”.“爱”,上古指吝惜,有贬义,今已不传.“诽谤”,古代指议论批评,今却表示诬陷.词义的褒贬往往最直接地反应在成语之中,所以,造成很多成语的意思褒贬出入较大.试举几例:

“吞云吐雾”:原指道士炼丹,修身养气,不食五谷;后来,它的意义转化为专指吸食,含讥讽之意.

“如狼似虎”:在先秦时代指强悍勇猛,喻指军队的所向披靡,完全是褒义词语,但到了现代则专指凶恶残忍,是地道的贬义词语.

“因陋就简”:西汉时期用作贬义,但今天却指凭借原有的简陋条件节约办事,含有褒义.

“粉墨登场”:本来毫无褒贬含义,就是指演戏时的化妆和装扮.可是现在它比喻政客们登上政治舞台,含有讽刺意味.

“眉来眼去”:古代指看来看去,是中性的.到了现代,这个成语却专指男女之间的眉目传情,虽说是中性含义,却总有点贬损的意味.

由此可见,要想在具体的语境中用好成语,还要掌握其褒贬义的变化,这一点全在于对成语本义和引申义的掌握上,所以,本义和引申义是基础,教师在这一方面可设计课外常识积累,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这样可以加深他们对成语意义的理解.

总之,学好成语,用好成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大量地运用并总结其意义才能轻车熟路的.中学语文教学重视基础知识的讲解,教师可先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涉及到的成语,从基础抓起,然后逐步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并在平时的作文中适时适度地加以运用,相信成语的应用一定会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出彩.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让他们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