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的必要性

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0413 浏览:142163

摘 要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重要工具,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运用语言的形式向学生传递信息.随着新教改的进一步深入发展,课堂教学的语言越来越被广大教师所重视.准确生动的教学语言可以完整的表达所讲内容,而且能使学生保持高度的注意力.

关 键 词 :教学;语言;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3-149-01

农民在广阔的田野上耕耘,用犁耕;作家在方格纸上耕耘,用笔耕;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在学生心灵的“责任田”里耕耘,主要是“舌耕”.教师的语言是教育的媒介,是教师用以向学生传导影响的最重要的工具.如果语言表达不行,只能“茶壶里煮饺子”,有效教学的推进将寸步难行.教师只有艺术地将语言用于课堂教学,才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以此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兴趣爱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线教师,想要在教学成绩上有所作为,就必须练就一套精湛的语言艺术.

一、增强师生情感,促进课堂融洽

教师拥有了亲和力,师生关系融洽,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教与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教师越“亲近”学生,学生也会越“回敬”老师.因此,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对于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增强教学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而语言则是表现亲和力的载体,教师以亲切的态度、平等的身份培养下一代,语言的艺术性很重要.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些爱和对学生的热情都包含在教师对学生的语言中.心理学认为:“赞扬、勉励可鼓舞勇气,提高信心”,要是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性很强的语言鼓励学生,那效果应该会更好.尤其是在课堂上,语言的激励对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习情感、启迪智慧、塑造心灵有着重要的意义.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二、用好课堂教学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他必须是一个善于激起学生对自己课堂兴趣,确立自己课程吸引力的教师.运用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和期待,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讲课“有味”,学科的内容“有意思”,才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对以后的教学无疑会有帮助.有一位政治教师在某节课的后半部分时间里讲“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时,发现不少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便即兴闲聊道: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举个例子吧.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县官,他很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老虎,他却画的并不好,又很霸道不准别人说不好.有一次又画了一幅老虎挂在堂上,问一个机灵的下属:“你看我画的像吗?”“我,我不敢说!”“为什么?”“我怕!”“你怕什么?”“我怕老爷.”县官一听,有些得意,便追问道:“老爷怕什么?”“老爷怕皇上”.“那皇上怕什么?”“怕天.”县官一想,对啊,皇上不是“天子”吗当然怕天.“天怕什么?”“天怕云遮.”“云怕什么?”“云怕风刮”.“风怕什么?”“风怕墙挡”. “墙怕什么?”“墙怕老鼠钻洞.”“老鼠怕什么?”“怕猫”.同学们抢着回答.“不!”政治老师模仿下属的口气说:“怕,怕老爷画的这东西捕捉”.至此,全班哄堂大笑,老师接着笑声强调:“你们看,事物之间就是这样普遍联系着的啊!”这就是躁话趣说的艺术.将枯燥的道理设法变得有趣、生动一些,这样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高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利于理解领会教材中深奥的道理.

此外,要想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课程保持长久的兴趣,还需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采取多种教学形式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在简单重复的对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会迟钝起来,难以产生心理反应;而新颖奇特的对象则会使人脑神经系统兴奋,激发强烈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不能给学生“老一套”的感觉,否则就会削弱学生的注意力,甚至产生厌烦情绪,久而久之,原有的兴趣也会丧失殆尽.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课的类型既有讲授课,也有讨论课、练习课、自学课;教学手段可采用录音、投影、挂图等多种辅助手段,努力创设教学情境.方法的设计思路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在每堂课里应形成不同的教法和手段的交替;二是在不同的章节之间尽可能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学生觉得每堂课都有新鲜感,兴趣自然就来了,睡觉、做其他作业的现象也消失了.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今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自主意识、参与意识及表现较强,渴望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就应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不为所动,反觉得自己单纯是贮存教材内容的“容器”.这样就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内心要求无法得到满足,自然地失去了对所学课程的兴趣.因而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力争每节课都拿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课始五分钟,由学生进行时事政治讲演.课中要么留出时间让学生自学;要么让学生参与问题的讨论,讨论中可以是师生进行对话,也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辩论;要么可以由学生来充当教师进行课文讲解;要么将富有启发性的题目采取小组抢答、点名回答等形式来完成.这样,课堂不仅成了施展才华的竞技场,也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