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教学评价

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525 浏览:11577

摘 要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必须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体现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关 键 词教育阶段 培养 素质 发展智力

评价一堂数学课是否落实了素质教育,我认为主要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否体现“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这二十个字.

一、发展为本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点,要把发展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目标,小学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的素质:思想品质、知识、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看一堂数学课,其教学是否具有发展性,对这一条的评价,一看其课堂教学中是否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处理好三大目标的关系.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发展能力和智力的基础,而能力和智力的发展又能促进学生加快理解、掌握系统的知识.其中,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是通过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来完成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而且必须把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和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充分体现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统一,三者不可偏废.改革知识积累为取向转为构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再看是否重视学法的指导,是否做到以内容定学法,以学法定教法,以教法导学法.只有学生学会了学习,才能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

二、主动参与,合作交流

素质教育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发展.这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有这么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数学老师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嘴巴,学生的知识不是讲出来的,是他自己学会的”.对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发展的结果,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在如何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做到给学生一杯水,并不是教师有一桶水的问题和常流水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怎样要一杯水、怎样取水.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三、注重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在感性材料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和方法的程度,这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生最基本的数学素质.

注重思维不仅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同样还要重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及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要重视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探索创新

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习惯,作为基础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

如何评价一堂课的如何体现探索创新呢?我们认为要从数学的课堂结构上来看,一堂新授课,必须把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实实在在的贯彻,探索创新要体现在准备练习、例题教学及巩固练习中.要做到:

准备练习中,营造引发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环境.一堂数学课,没有适当的准备,就凭空让学生去创新,这是浪费时间和一句空话.要上一堂培养学生创造力的课,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和情感准备的,“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要在鼓励青少年主动发展的同时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在引导和指导上下功夫.因此,数学新授课中的准备练习,既要作知识上的准备,还要做情感上的准备,融洽师生关系,营造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学习,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才会有充分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机会.这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起点,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好起点工作.

在例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题教学是一堂新授课的主要部分.这部分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能否牢固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情感.因此,对例题教学的创新评价,要体现在看任课教师是满足于让学生“听懂、学会”呢?还是让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有创新意识,这其实也就是“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发展性功能.“发展、创新”应放在数学教学的首位.“想象力、创造力”是可发展的标志.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出发,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不能沦为教材和教参的工具,要灵活运用教材,一般要先由学生自己尝试(有指导下的尝试),自己探索,自己得出初步结论,并与同桌、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再加以适当的补充讲解,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要鼓励学生求异,打破思维定势,多方启迪思维,提倡标新立异,鼓励点滴进步,塑造成功意识,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这就是能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为关键的地方.

在对探索创新的这一条的评价,作为评价者也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因为我们所说的创新能力只是初步的,关键是培养一种意识,我们并不是让小学生像数学家一样创新和发明.因为小学所学的数学知识是前人或数学家、科学家所发现、证明的一种客观规律.我们只是在教育中,不能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探索创造,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为其今后走上社会有一种“创新意识”作准备.当然,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被掌握和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