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教学走向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862 浏览:32236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下面就这一问题谈点我的教学体会.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使课堂导入生活化,引出数学问题.

教学的导入仿佛是优美乐章的“序曲”,它能引发学习兴趣,燃起智慧火花,开启思维闸门,收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奇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大量选取生活素材,选用富有生活情趣的动画、图片、贴近学生生活实例的内容制作课件,沟通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点亮学生智慧的火光.

在学习黄金分割时,我搜集了大量的图片如名画蒙娜丽莎,古埃及金字塔、巴黎圣母院、法国埃菲尔铁塔和我国的东方明珠塔,名模、芭蕾舞演员的照片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这些图片看上去如此美丽?为什么它们能享誉全世界而流传至今?为什么女士们爱穿高跟鞋?为什么芭蕾舞演员要踮起脚尖跳舞?学生们对这些问题充满了好奇,学习积极性也充分被调动起来.我认为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并且提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热情和动力,从而为课堂的深入展开奠定了基础.

二、借助生活经验,使学习过程生活化,思考实际数学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将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抽象的纯数学问题,改编成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其实就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数学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如在学习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打折销售是教材中的重点.学生都有过亲身购物的经历,对于销售问题中进价、售价、利润、打折等这些量都有所耳闻和接触.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的现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很容易接受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概念,在轻松愉快的模拟活动中,学生弄明白了利润是如何产生的以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我又设计了打折销售的商品中顾客是否真正获利,又一次激起了学生的探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不断思考老师的问题.总之,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亲身体验和动手操作的机会,指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

三、课后评价生活化,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生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育必须首先植根于生活的土壤,才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如在学完圆的对称性后,我提出了如何“破镜重圆”的问题.其实就是考察学生是否能把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是否会找残缺镜片的圆心,从而确定半径的大小来解决问题.又如在学完相似三角形的应用后,我带领全班同学去操场测量红旗的高度,学以致用.学完统计概率后我设置红绿灯问题让学生体会到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离不开数学计算.学完不等式设置怎样写门票更合算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能们少花钱多办事.转盘中的游戏让我们更好地体会了概率的意义,懂得幸福生活要靠智慧和汗水去争取.储蓄策略、打车付费等问题使学生体会到“精打细算”的妙处,货比三家让学生明白对于商家的广告要擦亮眼睛等.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掘生活内容,将其转化为数学模型知识,并应用于课堂甚至于更广阔的数学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数学生活化的指引下乐学,会学,让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更具有生命力.

总之,数学是车,生活是轨,只有让“数学之车”行驶在“生活之轨”上,才能沟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数学的联系,才能让学生真正亲近数学,学习有用的、有价值的、有趣的数学,才能让数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把学生带进一个丰富多彩的数学世界.当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时,他们才能主动的参与学习,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数学教学才能真正走向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