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教学模式的应用

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5060 浏览:117356

摘 要 导学基于“学生――网络――教师”三位一体,旨在探索“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导学教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角色有很大改变.

关 键 词导学 教学模式 自学探究 点拨评析 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导学模式依据建构主义和现代教育论的观点,旨在探索“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根本性改变.这种教学模式中,课堂只是学习的一个阵地,网络也能谱写教学相长的新篇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门政治理论必修课,建构与实施该课程的导学模式,可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概括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导学课程的程序步骤

导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设计的导学案为载体,借助教学网络等多种途径指导学生学习.经过前期的研究与实践,《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导学过程可以归纳为以下步骤:兴趣导入――设立框架――自学探究――交流反馈――点拨评析――拓展延伸/课后反思.一般要遵循以下程序:

学生(学习主人): 自学探究 交流反馈 总结完善

网络(媒介): 设立框架 课堂教学 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者): 兴趣导入 点拨评析 课后反思

(1)兴趣导入:教师选择或设计的资料、问题要连接学生日常关心的事物、个人经验、朋友的经历,或者他们喜欢的网络、书籍、音乐等.

(2)设立框架:针对所创设的问题及知识体系,设立学习框架,为学生准备解决问题所需要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这样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得到培养.

(3)自学探究:通常学生初步阅读教材及知识链接就能掌握AB两级知识点和涉及的问题;而解答CD两级知识点及问题通常需要每名学生对每道题重点花费精力准备、研究.

此环节总体要求一是自学探究、小组合作;二是泛读AB类知识,重点思考核心问题,撰写解答提纲;三是课前所有学生将最终达成的共识或形成的研究成果,提交教师或交纸质作业.在考察问题、研究问题背景、分析可能的解决办法时,学习就成为一种力求有所发现的活动.

(4)交流反馈:教师依据答题情况――好、共性问题、错误解答的典型分别挑选学生解答,课堂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重点发言与相互补充相结合,学生轮流当“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互动中学习.在探究整理的基础上,针对核心问题,可充分举例子、列数据、制作课件,并相互质疑、论证、补充.力争通过有效集体交流达到思维碰撞的功效,并最终形成一系列成果.

(5)点拨评析:教师组织学生围绕创设的核心问题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6)课后反思:教师依据学生的表现,对学情进行总结评价,评价问题、评价师生的表现,评价学习活动成果,不断更新完善导学课.

(7)拓展延伸:学生的自觉行为,依据教师推荐的学习资源,挖掘求知欲,促进学生的成长.

2设计导学教案的宗旨

导学教案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按照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将学习的重心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2.1导学教案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

导学教案的编写必须符合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在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中集中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教案的策略要依照不同学科体系之课程需要、专业领域特色、学生的知识背景,比较各问题及知识层级对教学模式的效益;要能引导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研究,并能进一步引导学生合作、讨论、反馈,是导学课课程的灵魂.

2.2知识层级划分是导学的准绳

教师将课程知识体系划分、设置为ABCD四层.

A层为“基础级”,“应知应会内容”,重要国际事件、专有名词的解释,如发展中国家有哪些、发达国家有哪些,当代世界军事的总体特征.

B层“理解级”,是在A层的基础上进行的适当附加.主要是结合基础知识的名词、概念,概括讲出其背景、成因,如美国再平衡战略的背景,颜色革命的背景,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C层为“应用级”,是进一步的知识运用,侧重于初步理清、论述重要世界经济与政治现象、事件的前因后果,使学生尽快形成一定的梳理、归纳资料的能力.如发展中国家崛起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等.

D层是“分析级”,是知识的拓展延伸.主动搜集国际问题现实及事件资料、统计数据,并从中得出比较新颖的经济学、国际政治学观点,了解重量级学者的主要观点,列举对策、政策建议,能够把自身的知识更新与创新结合,或者为解决现实问题出谋划策,有一定难度.比如中国推动“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与实践.

四个层级的内容面向不同的学生.AB层级要求所有学生必须人人过关,C层则主要面向的是中等以上的大部分学生;D层则是面向一些对课程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2.3举例说明

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政治及其前景》一章为例加以说明.

【兴趣导入】近些年来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的影响日益增强,在我国对外关系中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我国一直把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视为我国发展对外关系的基础.教员课前提供给学生若干材料,例如新闻报道:“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共和国大道上,人们手拿申请材料排起长队,希望通过移民安哥拉寻找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安哥拉国际信贷银行完成了对葡萄牙商业银行的收购,并将深入参与葡萄牙政府的私有化项目等堪称非洲历史上的最强逆袭,安哥拉正在向深陷欧债危机的前宗主国葡萄牙提供诸如此类的“经济援助”. 正如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近日刊文指出的那样,非洲国家迎来殖民时代以来社会和经济发展最繁荣的时期.不仅如此,“非洲崛起”一词频频出现在学者文章和外媒报道中――非洲不再是饥荒和战乱屠杀的泥沼,而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大陆.在过去10年中,非洲有6个国家位居全球增长最快的10个经济体之列.毋庸置疑,非洲现已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非洲崛起,现实还是神话?

【设立框架】让学生课前自学预习要点: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了解以下概念及问题.

(1)第三世界;第三世界的形成与崛起;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七十七国集团;发展中国家的共和制政体、君主制政体、军人政权、政教合一政体.

(2)发展中国家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化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多样化的发展道路和经济模式;东亚模式、拉美模式、印度模式;华盛顿共识

(3)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化中的作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自学探究】思考四个核心问题: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知识链接的基础上,每名学生重点回答四个核心问题.

(1)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哪些新情况新变化?

(2)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表现在哪些方面?

(3)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产生哪些重大影响?

(4)中国与发展中国家交往中,存在“新殖义”吗?

【交流反馈】教师依据答题情况――好、共性问题、错误解答的典型分别挑选学生解答,课堂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进来,重点发言与相互补充相结合,学生轮流当“教师”,让学生各抒己见在互动中学习.

【点拨评析】依照学生回答情况教师点拨,并进行讲评,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讲解.

【拓展延伸】

《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发展报告(201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3版;

《龙的礼物:中国在非洲真实的故事》 黛博拉布罗蒂加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第1版;

《繁荣的求索:发展中经济如何崛起》 林毅夫,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版.

3对导学课的总体评估

本课程的导学教学模式旨在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培养过程化,价值观塑造潜移默化.导学顺利展开有一个重要前提,学生要对课程具有兴趣,对专题各知识点及前置问题的重要性感同身受,认为值得去花费时间和精力解答.总体而言,各环节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1)兴趣导入、设立框架是导学课的重点.教师课前将教材有机整合,筛选推荐书目,确定可用课程资源;创制“知识链接”,依据教材设置分层(ABCD)知识体系;精心设计,巧设话题,提出焦点问题供学生探究思考.

(2)自学探究是导学课的特色,包涵了阅读思考、小组合作.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及“知识链接”,尝试独立地将教材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知识链接的基础上,重点思考四个核心问题,小组合作合议后,每人将答题提纲提交教师.此环节帮助学生养成以“问题引导思考”的习惯.

(3)交流反馈环节是导学课的着力点.学生课前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强的自学探索后,在课堂上合作解答、补充、质疑.此环节要达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帮助学生学会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整个环节给每名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体现集体智慧,充分发挥合作交流的效益,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4)点拨引导是导学课的难点.在话题感召当中不知不觉地引领学生进入到问题的深处,教师力争方式精炼且有启发性,克服满堂灌、满堂问,尽量通过启发释疑,实现有效的课堂对话、智慧绽放.通过点拨启发方式,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课后反思、延伸拓展是导学课的升华,是在探究、合作、交流、点拨等学习活动之后,衍生出的后续环节.对教师而言不可或缺,要及时总结完善宝贵的教学经历;对学生而言是自觉行为,深挖自身的求知欲,延续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兴趣.

在导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教学结构中的角色有很大改变.学生要浅入深出,摸着“石头”过河,步步为营,逼近目标.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是基于学生的个体学习和独立思考,使其能够在课程网站相关“知识链接”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延伸等环节,学会积极主动参与,学会如何查找信息、解决问题,如何令人信服地说明解决方法等.学生将从多个途径体会到知识的灵动与活力.

教师承担着向导或促进者的角色,深入浅出,统筹规划,合理调控“教”与“学”,对学生是引导而不是领导,既要启示又不是指示.教师要与学生充分沟通,乐于了解学生的个体情感、动机需求、价值观念、兴趣、经验、文化、知识结构等背景.这些将有助于教师在导学模式下全程高屋建瓴,呼唤“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用教学艺术和教学智慧演绎知识的精彩、思维的碰撞.

总之,导学模式要通过全方位、多渠道、多角度的“高效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有效实践“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学”与“导”的结合点就是课堂、课程网络.将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知识技能与能力素养相结合,实现“少灌输,多互动;快节奏,大容量;设框架,究细节;精设计,重生成”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