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0220 浏览:44565

摘 要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与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较强的社会生活性.随着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学的生活化愈加受到关注.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语文学科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所以,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语文教学不能离开社会生活,生活处处有语文.

关 键 词初中语文 教学 生活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是通过具体教学活动所应达到的具体教育目的,它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归宿.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们在制定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时候,要考虑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即日常生活经验),并预设生成结果,使语文课堂能够走“近”生活,走“进”生活..

一、导入的内容应贴近生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导入.语文课堂要求导入一到自然贴切,新颖别致,紧扣主题,更重要的是导入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这是语文导入教学生活化的基本精神和根本要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迷的方式导入,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

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

一天,我们办公室的几个同事正在办公.这时来了一个穿军装的年轻人,走到张老师面前有力地敬了一个军礼后说:“张老师,我来看您了.”张老师抬头一看表情很复杂,似乎有些印象但又记不起他的名字.正迟疑间,旁边的一位老师想为难下他,问他的学生叫什么名字?张老师稍一沉思,笑着说:“还用说,他就是等”听后,他的学生和其他老师都会心地笑了.但张老师并没有说出他学生的真实姓名,同学们猜猜,张老师是如何称呼他的学生呢?


学生各抒己见,举手回答.有预习的学生会答“最可爱的人”.对,张老师称呼他的学生为“新时人最可爱的人”,为什么这样称呼呢?通过学习魏魏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学们可以找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马上调动起来了.

导入新课的方法还有很多,诸如悬念设置法,比较引入法,依旧带新等等,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和方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力求省时;讲究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启发性.

二、提问应站在学生的立场

学生对文本知识的认知还有一段距离,文本知识虽然来源于生活但却高于生活,语文课堂就是要将束之高阁的文本知识转变为通俗易懂的生活常识,在转变的过程中,提问是课堂教学展开的主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教学的特殊目的就是发展智力,培养聪明人.”课堂教学中的提问,除了交流师生思想外,还在于教师恰当而巧妙地提出各种问题,诱导学生作答,引爆其思维火花,培养其创造思维的能力.因此,提问的“恰当”、“巧妙”就非讲究不可了.

所谓提问“恰当”,是指精心地把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探究知识规律上.所谓提问“巧妙”,一方面是指要问在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问在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是指以灵活自如的提问方法创设情境,以高效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潜能.

一次,我在本校听一位老师讲解《故乡》一文时.他的提问恰到其时,使我大受启发.他先布置学生找出文中描写闰土肖像的句子,然后要求说明肖像描写的作用.看到学生心求通而不能通,口欲答却又说不出,这位老师设置了这样三个问题:①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相比,外貌有何变化?②从肖像描写中可看出闰土家境有何变化?③闰土的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由于提问相机、适时,学生很快明白了“紫色的圆脸”变作“灰黄”,这是生活重负留下的印记,是闰土家境日渐艰难的形象反映.这种家境变化,正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农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三、结尾联系实际生活,继发兴趣,加深巩固

新《初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而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每个学生而言他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同时,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听到学生的声音,尤其是不一样的声音.因此,我设计了“辩论赛”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打破传统教学,完全解放学生.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我在上《羚羊木雕》这堂课的时,提出问题:在这场家庭矛盾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但说法不一,此时,我灵机一动,大家对这场家庭矛盾的争议都很大,这样,我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故事中来,进行一场以“羚羊木雕是否应该要回来”为主题的辩论赛吧!将全班分为正、反两方,正方代表“我”,反方代表父母,进行课堂辩论.双方同学都说得十分投入,真是精彩极了,连我也被大家的深深地感染了,你们的见解令我吃惊,使我震奋!正、反两方都说得很有道理,不分胜负!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美国教育家华特所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将生活引进语文课堂只是学生对语文感兴趣的一方面,另外,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知识,提高自我的文学素养,那么,还应该让生活走进语文的课外阅读、写作等方面,才能使语文学习不再枯燥,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