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问题”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236 浏览:153318

新课程理念中一直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问题教学.

一、注重“问题”过程教学

对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教学,具体做法通常是:提出问题→探索研究→猜想归纳→实际应用.但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尽可能让所有学生能主动参与,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引导学生在与他人交流中选择合适的策略,丰富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

问题1:从这节课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我们先研究哪种运算呢?(提出问题,由易到难,化难为易)


问题2: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可能呢?(分类讨论)

问题3:像(-3)+(+2)这类算式,能否凭借已有知识和经验探求结果?(探索、猜测)

问题4:你能通过观察比较已有的各种算式猜想并尝试归纳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吗?(观察、分析、比较、归纳)

问题5:为什么要特别提出“两个相反数相加得零”?(特殊和一般)

问题6: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举出1~2个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

又如: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设计如下:

问题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多少度?(猜测、讨论)

问题2:要求每个学生任画一个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三内角,求出其和,或将三角形三内角剪下后,拼在一起求和.(动手实践)

问题3:根据实际,猜想出结果,怎样验证呢?(讨论得出证明方法)

问题4:三角形三个内角可以都是锐角吗?都是直角吗?都是钝角吗?最多能有几个钝角?为什么?(学生探讨、验证)

如果每节课我们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和知识结构设计好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结论”适当推迟呈现,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动机,这样,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理论联系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以致用,让学生真正感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完一元二次方程后,可以给学生设立这样的问题:我们每个班级前面都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请你设计一个图案,使种植花草的面积是空地面积的一半.这样,每个学生都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按照自己思考的设计原则,设计出不同的图案.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观点.

总之,问题教学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励下,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也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伦春旗大杨树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