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更新时间:2024-01-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326 浏览:10188

语文课外阅读中的课外是相对于课本本身而言的.课本上的文章称为课内,课本上没有的文章称为课外.课外阅读就是以课本外的读物为学习材料而进行的读书活动.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进一步的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为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奠定基础.学生在这样的阅读环境中能够对课内的文本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延伸,从而积累自己的语言阅读量.

多年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引下,在考试功利的阴影下,好多教师担心课外阅读会抢占课内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成绩,从而校内课外阅读化为乌有.部分语文教师将一些高中新课标必读的课外书籍规定在寒暑检测进行阅读,而家长又认为那是“不务正业”,一票否决.长此以往,学生真正捞到手的宽松阅读时间几乎是零.渐渐地,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错误认识:完成作业就完成了学业,除课本外都是“闲书”.久而久之,要想让学生将心灵放飞在语言的天空里去体验美丑善恶实在太难了.难道我们真的每天就拿不出一定的阅读时间吗?我认为当然不是,只不过是完全为了高考怎么写作的一种托词或习惯而已.教师、家长天天保证定时给学生一段开放、自由、宽松的阅读时间,应该还是能做到的.存在的困难充其量也只是个“坚持”的问题.


“家无藏书”,这是社会大环境造就的普遍现象.实际上,在课外读物泛滥的今天,确切说好多家长也真不知该给孩子“藏”什么书.为此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更艰巨了.如果学校能够定期配购课外读物,定期开放阅览室,学生能随时查阅解读各种图书,有这样的便利条件那当然更好.但目前初中阶段达到这一条件并不容易.在现有的情况下,教师尽自己所能,组织学生将自己喜爱的书籍带到学校,组建班级图书角,班级阅览室,师生还可以力所能及地查找一些阅读材料充实班级的资源库.其实,这也是为了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素材的需要,也是为高考取得好成绩打基础,只不过是见效不那么明显罢了.

阅读不同于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一种审美的欣赏,情感的体验.因此,如何显示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感觉到读而又获,他们才能有兴趣读,主动读.为此为他们构建阅读效果展示的平台就很重要.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开展个人读书笔记展览会,个人阅读点评集交流,小组阅读成果展示会,小组合作分门别类编写作品选等等,还可将这些资料充实到班级书库中.另外,阅读后还要去指导写作,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阅读成为作文指导的重要部分.

这一问题也是部分老师最关心的问题.课外阅读应当是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课内学到什么,可以寻找相关的课外阅读内容,这样课外阅读对课内教学也是一个深化和加强.其实,我认为,课本所选文章也只是我们这一主题教学的引子,仅靠那三四篇文章的讲解阅读,恐怕远远达不到我们所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有些篇目对不同阅历,不同地域的学生来说也许并不合适.先不必说西北汉子那热情奔放的“腰鼓”,也不必说临终前硬撑着给杨绛送鸡蛋而“镶嵌”于门框里的老王,但就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给南方长大和北方城市长大的孩子与乡村长大的孩子来读,他(她)们的感悟就不尽相同.因此我认为课内有些篇目倒不如有选择的稍作放弃,从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一些课外阅读入手去引导和教学,也许这样更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阅读资料,自寻其食.这样一方面可以拓展延伸了课内语文教学,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学习语文的与兴趣. 鼓励学生作深层次的思考探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也就是说,学生往往会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会因个人特征、个性的不同而有所异.教材文本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载体与依托,学生应该从文本中通过比照阅读寻出自己的独特深思与感悟.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写阅读感悟、举办演讲、开展主题活动等多种形式来对阅读文本作深层次的探究,并为他们的独特见解提供展示的机会,教师在这样的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完成这样的活动,并予以表扬他们的创新之处.鼓励形成系统化的阅读教学.每天语文课前3-5分钟定为“美文欣赏黄金时”(美文是根据课本内容提前布置的作业),学生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查阅,第二天一名同学到台前朗读,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感情充沛.学生评议,达不到要求接着“培训”.朗读好的,可以给组加分,作品于班级书库中.这样每个同学每日查阅着,整理着别人的、自己的“大作”,忙得不亦乐乎.这样有计划地实施课外阅读教学,相信学生的语文素养会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升.教师也大可不必担忧会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事实上,此种做法让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而是主动的参与者.

总之,语文课外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保护好他们的学习信心,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