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的生活化

更新时间:2024-03-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5210 浏览:68537

摘 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应当将所学的科学知识得以合理应用,并且将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所学的知识技能予以解决.对于社会发展而言了解科学在现代生活中应用极其重要.那么对于小学科学课程而言应如何做到生活化呢?本文将作出探究.

关 键 词 :科学 教学 生活化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进度不断深化,小学科学课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科学知识.那么教师应如何推动科学课的生活化呢?

一、将科学探究进行生活化

教学课程是由许多生动有趣的实验组成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应当像科学家一样,不断地体验科学的乐趣,发展科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对所学知识应当形成质疑态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当借助生活中的一些探究材料,如:书、杂志等学生比较熟悉的物品.在进行材料选择时教师既要做到取材方便,又要做到让学生对所选的材料及其熟悉并且所选材料要善于进行科学探究.如:在讲授《声音的发生》时,教师可以提供学生如直尺、硬纸板等比较贴近生活的物品进行实验演示,而不是学生所不常见的音叉等实验器材,从而使得实验既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又可以使学生更加接近日常生活.

二、课堂应当不断生活化

小学课程改革之后,学生所使用的教材通过了合理化的编排,并且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当贴近.因此,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当将课堂知识性教学不断融入实际的生活中.如除了教授课本上的知识外,还应当将学生带出课本之外的世界,因为尽管改编之后的课本已经极其地贴近生活化,但是由于小学儿童活动的局限性,使得其生活阅历相当匮乏,教师在讲授课本知识内容时,可以适当地将学生日常生活进行相应的链接与扩展.

教师在进行授课时,应当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人体的消化器官》这节内容时,教师应当让学生自己带一些饼干之类的食物,在课堂上进行品尝,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利用听诊器相互听,让学生亲身体验自己的身体奥秘,进行大胆的揣测,做出相应的总结,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让其观察食物的消化过程,从而最后懂得人体的消化器官这一章节的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既可以懂得这些枯燥难懂的知识,又可以将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还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被激发.同时也让学生不断参与生活,体验生活.只有学生不断地对生活有所了解,才可以使得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

教师也应当对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创新.课程的改变是依靠教师讲课的方式,教师应当适当地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如与学生一起进行探究一些生活中的科学知识,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

三、作业生活化

1.查阅型作业.如在学习《我们吃什么》一课前,可先让学生统计自己家庭一周内吃些什么,然后让学生利用电脑、书籍等方式查阅自己家所饮用的食品的营养作用,并与父母共同讨论,根据实际生活情况,制定出一份食谱.

2.创作型作业.利用学生手中的食谱为活动材料,通过一堂课的学习,让每位学生了解科学饮食的重要性,然后把这张食谱带回家,再与父母共同讨论修改,从营养学“色、香、味”俱全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家庭的具体生活水平,制定出科学营养的食谱,这张修改的食谱又可延续到《食物的搭配》一课中使用,从而既提高了学生主人翁的精神,也可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创新,更提高了每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让学生感受到:科学是为人的生活怎么写作的,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科学.

3.专题型作业.每学完一个单元,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生活的环境来选择研究课题,进行专题型的研究,如《生活垃圾的来源和处理》《空气污染的调查研究》《小学生近视眼产生原因的调查》等,确定课题后,学生可利用身边的资源展开调查,利用采访、查资料、实验等方式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另外,还有探究性、参观性的生活化作业等,这些都可以引导学生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学习的主人.其次,我们还应努力开发生活化的活动空间.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很丰富的.如与社区联谊、参加检测日小队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工厂等等,让教材、课堂作为窗口,多渠道地开展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由此让学生展开视野,去窥视科学学习的宽阔时空,了解人文世界的博大情怀.

四、总结

当代科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的知识是具有生命力的,对儿童来说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人都应当尊重学生的生活阅历及知识水平,让知识真正走入学生的生活中,融入学生的实际应用中.只有让科学知识变得活灵活现,学生才更加容易去接受,才能切身感受到所学知识就在日常生活中,从而体会到科学在生活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