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

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7799 浏览:31523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个教师不断追求的目的.新课程改革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中我们发现:“同样的学生,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教学流程设计,形成了鲜明的结果对比”.我们一贯提倡的“课堂教学向40分钟要质量”等要的是什么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下面我结合平时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注重课堂教学设计,呈现有效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观念是指教师思考教学有效性问题所获得的理性结论.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形式的采纳.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充分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数学的有效教学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怎么写作于生活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课堂学习氛围.

二、落实课程三维目标,展现有效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有定向的作用,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如在教学《有多重――千克、克的认识》一课时,我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具体生活情境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等于1000克;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估测物体重量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用童心去体验生活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整堂课教学目标明确,条理清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渗透情感,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得到落实.

三、搭建师生互动平台,体现有效教学流程

优化课堂结构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根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努力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主动参与、经历、深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扮演好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倾听者、欣赏者等角色.

《有多重――千克、克的认识》一课,我让学生先汇报到商场搜集的有物体质量的数据,初步感受克、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通过掂一掂、说一说、称一称、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建构过程,最后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教学过程中老师能有效捕捉学生的动态生成,与学生平等交流,引导学生有效参与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落实教学目标.整堂课的教学中,老师做到了“在思想上真正顾及了学生多方面成长、顾及了生命活动的多方面性和师生共同活动中多种组合和发展方式的可能性.”

四、挖掘社会生活素材,再现有效教学情境

新课程强调情境创设要体现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与数学的关系,新课程呼唤数学向生活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如在教学《快乐的校园-10以内数的认识》中,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做他们非常熟悉、喜欢的“拔河、小小运动会”等等,让他们边玩边数数“拔河比赛,左边有几个小朋友?右边呢?运动会上,6号运动员排在第几?第1名是几号运动员?等等等”使学生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了1-10各数的认识.

创设教学情境,还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陶行知先生有过一个精辟的比喻:“接知如接枝”,如教学“加、减混合”时,教师可以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我们小学开车了,诗山中学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原来有7人,到了诗山中学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诗山六中学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教师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最好?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7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日常的课堂教学让我们感悟到: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建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的全面发展.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将是我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作者单位:南安市诗山凤坡小学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