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教学观念,促进教学良性

更新时间:2024-04-17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56 浏览:11724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改革与发展成为我国当前职业教育的主题.那么,改变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的现状,也就成了职教工作者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 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体系

职业教育是应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的迫切需求而产生的,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怎么写作的,教学就应该紧贴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学科教学目的不再是理论体系或专业技能体系的要求,而是就业岗位的要求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的设置,要从理论为主逐步向实践为主转变,要紧紧围绕市场需求不断的更新.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计划的制订、实施,以及教学过程的组织,都要体现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征,并根据计算机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只有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去适时动态调整课程体系,才能增强学生对于市场的适应能力,职业教育才能办出活力.

要掌握市场需求和行业技能要求就必须采取“走出去” 的办法,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深入到市场和用人单位了解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特点和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与课程设置的实际衔接的紧密度为主要目的,重点围绕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岗位的符合度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符合度,为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订提供依据.在深入行业企业开展调研的同时,要积极寻找项目(课程)开发、订单培养、专业共建、实践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伙伴,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工作.

课程体系的设置强调以市场为导向围绕职业岗位需具备的能力进行设置,同时它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学生既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承受对象,也是改革的利益主体.教育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成才.只有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认真研究学生的需求和身心发展规律,将以市场为导向和学生为主体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确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二、 加强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目标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否能保证人才的培养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要达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教师既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有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既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胜任实践教学,也就是能够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的“双师型”教师.现有的教师队伍不能完全符合这一要求,学校不可能因此而对教师进行调整和大量调入,这就要求学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的自身建设,高度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

现有的专业课教师并非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而是技能意识不够,缺乏行业岗位的从业经验和项目开发的实战经验,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职业教育需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提高师资综合素质的培训计划,对于所有教师以校本培训为主,积极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全员培训.重点建设的专业要有步骤地安排教师“走出去”进行校外进修和培训,安排一定时间的专业调查和实践,了解行业的技能需求,提高教师的技能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不同层次的培训,提高现有教师的专业实践意识和能力.

同时,要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行业一线有特殊技能的人员“走进来”到学校担任专、教师,让他们对学生实操训练进行指导,或对某一类技能型操作进行专业性指导,这样的聘用还能起到带动本校教师的作用. 只有这样逐渐建立起“双师型”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与以往的学习经历相比较,学生进入职教后学习目标转向了就业,他们接触的是一个全新的专业,开始时都有一定的兴趣和学好的信心,但由于体素质的滑坡和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如果无法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段时间后就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产生不同的变化,甚至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如果采用传统单调的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手段,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以理论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而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于发展阶段,这样的教育模式忽略了学生潜在的个性差异,阻碍学生探索思维的发展,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待,不仅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使学生学会一定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索性学习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课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制订教学计划,整合并重构教材内容,以职业岗位和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为参照系,以工作过程为主线对教材内容重新进行序化,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结合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的原则进行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既不能一带而过,又不能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否则,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职教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应以技能教育为中心,必须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来进行课程和教学设计,要体现技能教育的特征.要保证理论教学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技能目标设立和确立具体的操作任务,建立学生实践操作档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使学生真正在操作中培养能力提高技能.强调技能教育并不是放弃专业理论教学,计算机专业的技能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没有专业理论的支持技能就失去了其支撑的基础,但仅仅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育又与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相悖.所以,在职教计算机专业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的讲授,同时又要加强实践教学.教学模式的改变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协调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只有将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个性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式,这样使每个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学方式改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先进的硬件设施进行支持.否则,科学的教学方式将无法实施.

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将各种电教、网络设备的功能充分应用于教学,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学习环境.比如网络技术的应用,将计算机教育转化到网络中去,将每节课教学内容和从inter上收集的相关资料制作成网页放于校园网上,让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去利用等手段.这样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的作用,还能在学习的同时熟练掌握我们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具体的教学活动,如批改学生作业,讨论答疑,提供查阅的信息资料,都可以利用网络,使时间与空间搭配高效结合,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高效快捷的学习平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四、 改革考核方式,激发学生创新潜力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大多数职教计算机专业的考试,仍然采用“笔试”的考核方式且理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考核内容完全取于教材,只考共性的、统一的知识技能,加之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笔试”考核方式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所以考试的实用性就大打折扣.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在教学的考核方式上进行修正,采用一些实用的考核方式,让考核的方式多样化、个性化,让考核真正适应学生、适应行业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考核方式必须进行改革和重新设计.

职教计算机教学考核应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特别是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估.一方面,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根据不同的技能模块和等级模块采取上机考试、操作考试、专题制作、实习总结报告等考核方式测评学生的成绩.考核的内容不能完全依附于教材,要与行业需求和岗位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了解行业需求掌握岗位技能,真正能学以致用.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参加国家计算机水平考试、信息技术认证资格考试、职业资格考试、各IT 厂商的专项认证考试.使学生在取得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以此评定学生的成绩.

总之,职教计算机专业教学应面对市场和接受挑战,适应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学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完善、考核方法的选取等,做出一系列的根本性变革,保证整个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肃性,促进教学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 西安实验职业中专

责任编辑 杨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