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激活了古诗词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100 浏览:131320

关 键 词 :多媒体 古诗词教学 审美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在现在的初中课本中选录了许多古代诗词,或写景或叙事,或豪放或委婉,无不是古代名家的精辟之作.这些优美的名人佳句,往往以简洁明了的词语表现丰富多彩、深邃的意境,让读者产生无限空间的遐想,给人以美的享受.但由于古诗词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古诗本身深奥的含义、优美的韵味很难通过语言的描述让学生领悟,加上初中学生知识面较窄,生活阅历浅,表象储备贫乏,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人物思想、风土人情等等都感到遥远而陌生,在理解诗意上存在一定的障碍,仅停留于“译”诗和背诵,赏析古诗,体会意境只能是肤浅的、表面的.

多媒体为古诗教学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注入了无穷的活力,打破了古诗词教学沉闷的课堂气氛.在古诗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可视性、可听性、直观性的优点,形象、生动、较完美地展示了古诗的艺术魅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刻地领悟古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赏析古诗的能力.

一、视听配合,以情感人

多媒体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为学生拓宽视野,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思维材料.古诗很讲究意境及其韵味, 但如若仅凭几行枯燥无味的汉字,初中学生是很难领悟诗歌的优美意境的.因此,我把古诗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了化抽象为形象情景创设上,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真切地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在教《天净沙.秋思》这首散曲前,我先用投影仪把一幅配有音乐的图景显示给同学们看:“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独行.路边是缠满枯藤的老树,即将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农户家前,这时太阳快要下山了,他却连投宿之处都还未找着等” 然后在这些声像的感染下,学生朗读诗文,逐句体味,感受诗中美的景色,美的语言,从而引发情感的共鸣,很快就理解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九种事物,从而为理解文章的主旨、领悟散曲悲凉的意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古诗词在很长一段时间是用来演唱的.传统教学所采用的所谓声情并茂的诵读,其实不能真正展现古诗词节奏魅力,而给古诗词的配乐演唱的多媒体课件则在一定程度上还原、再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使诗词欣赏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时,我配上邓丽君演唱的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同我一起一边观看课件为之配置的视频背景,一边随着节奏在手上击打着拍子,一边跟着轻轻地哼唱,把课堂气氛推向了.

二、情境再现,感受意境之美

诗是抒发诗人的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古诗中的情境,如果只依靠教师语言的描述是不够的.只有通过图画再现出来,才变得具体可见.《观沧海》一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孕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远大的政治抱负,诗人曹操把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的结合,气势雄浑.教学时,我让同学观看录像,一望无际的海面上波涛滚滚,无数巨浪被高高卷起,大海那雄壮的气势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至此学生对本诗描绘的意境有了感性的理解.从而使学生深探地体会到诗句虽短,但诗人却把大海的气势写到了极至!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不仅使学生领会了诗意而且激发了他们热爱古诗,热爱祖国的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因此,巧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教学,易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入诗的意境,与作者的感情融为一体,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能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例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一首描绘初春景色的诗.如果仅从字面上分析理解,很难体会到美感.教学这首诗时,我先用多媒体放一段有古筝伴奏的诗文朗读,接着用投影仪播放一幅幅春意盎然的美丽图画:那翠绿的青山,如茵的绿草,荡漾的碧波,烂漫的春花,莺歌燕舞,马蹄轻快,牧笛悠扬等使学生身处早春的氛围之中,从直观形象的教学形式中感到春意绵绵,春光无限.然后再让学生随朗读录音朗读诗文,加深对古诗的理解.这时进行朗读和说话等语文能力训练,训练充分到位,教学效果良好.在这堂课中,学生伴随着春意盎然的画面,主动参与,兴趣盎然.

三、 品词析句,体味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词一句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行、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义深刻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古诗《 使至塞上》“大么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的“直”字用的十分绝妙,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课件的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想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你有更好的字可以替换吗?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课件,画面上:大漠无边,长天空阔,在这广阔的背景上,一缕直上青天的轻烟,以及滚滚的黄河呼啸着奔腾而去,在河的尽头,是一轮又红又大的圆圆的落日.课件展示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学生的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画面中领悟到“直”“圆”字的妙处.

四、启发想象,培养能力

古诗词,意境优美,尤其是写景抒情的诗词.老师要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则不仅能加深对诗的理解,对学生说话也是一个极好的训练.在教学中我运用信息技术体现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以直观为线索,启发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美.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描绘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给人以历历如在眼前的感觉.画面中色彩缤纷:“青”“碧”二字使人联想到树木葱茏、澄江如练的图景.“日”和“帆”字面上并不着色,也同样会使人想到这样的图景:江面铺满红光,雪白的风帆在红日和江水映照下显得极其鲜明夺目,真是美丽非凡.学生由抽象的想象――具体形象的画面,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油然而生.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