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语文教学空间的支点

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884 浏览:7337

摘 要:通过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努力增加相关容量,拓展学生的语文思维 ,提升思维品质.

关 键 词 :丰富 语文教学 支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102-01

刚结束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强烈的感觉就是语文课堂的思维训练,除了教师的语言艺术,课堂思路安排,问题设置之外,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课堂拓展部分.好的课堂拓展会让一堂语文课丰富饱满,不仅给人文学艺术知识的享受,还给人更宽广的思维空间,既是对授课者思想的提升,也是对学生思维空间的提升.下面,结合自己听课的感受和平常讲课对拓展知识的应用,总结心得

一、高中语文教学拓展设计的必要性

考试不是语文教学的魔咒.与其以提高语文应试成绩而放弃有意义的教学,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就成了空壳,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也成了空头支票.让全体学生都能在语文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追求真、善、美的希望好难企及

考试与教材,一个标,一个本,语文教学绝不可舍本逐末.新课标卷的语文高考试题,越来越侧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检测.而新教材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与《考试说明》中对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的要求完全一致.所以,依据教材进行的日常教学是学生走向高考必不可少的过程,教学与高考并不矛盾.只有灵活运用教材,大胆地拓展教学内容,才能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学生的兴趣,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二、高中语文教学拓展设计的对策

1.课外阅读课堂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语文成绩的好坏,在高中阶段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好,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强,课外知识面广,无形中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就胜人一筹.而现在苦恼的是,前后带过的几届高三理科班的学生只是语文早读和语文课上光顾一下语文,其他时间全扑在数理化上,最终课外阅读活动慢慢缺失.与其如此,那就把它放在课堂上,课外阅读课堂读,提高课堂阅读与交流的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做好课前设计,把课堂上所涉及的相关阅读,在上课前就处理好,每节课留五到十分钟来阅读,诗词、美文、古代文化经典都是可选对象,只要与课堂需要相关都可以涉猎.让这种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运用迁移训练来拓展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美国华尔特.B 科勒斯涅克在《学习方法及其在教育上的应用》中指出:“学习并不是要把别人整理好的预先包装好的一批批知识,传授给学生,相反地,目的是要使学生能够尽可能地参加探求知识的过程”学完《祝福》一课,我让学生仔细体味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观察课文第一页的插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段描写抒情性的文字,自配插图.有学生说“我们不是美术班的”,我说“好啊,就用这节课做一回美术班的预科生吧!”在这一训练中,学生融入了真情,画的很用心,在肖像、拐杖、破碗、衣衫、眼泪上做文章,真切表达对祥林嫂的同情;写出的文字也感人至深.

3.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进行拓展

单调机械的教学模式,会遏止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乏味甚至厌烦情绪.教师要善于结合学情,注意教学方式的新颖性,以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马佳老师讲授《林黛玉进贾府》时,在学生了解课文情节后,把学生分成三组,分工合作,第一组给小说中几个主要人建档案,包括外貌、身份、性格、经典台词.第二组写与之相关的主要事件(人际关系),第三组最后做总结发言.灵活的形式打破了常规的阅读分析,学生特别积极,既明确了人物身份,又明确了人物性格,也知道了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最后,老师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用《脂砚斋》的原话作结,真的感觉很新颖.

4.找准时机迁移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不同作家的相同风格的作品

学习文学作品时,适时引入该作家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作家的风格,在把握作家的心路历程的同时,“知人论事”,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很多学生喜欢苏轼,在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引入苏轼同一时期的两篇文章《赤壁赋》、《后赤壁赋》,以及《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也可以准备好余秋雨的《苏东坡突围》)等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完整的了解苏轼在儒、佛、道几家思想影响下的复杂的思想变化经历,给学生一个立体、鲜活、复杂而真实的苏子

再联系《赤壁赋》里“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与本词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相比照,理解苏轼把自己和历史人物同时放入江山社稷中进行对比,当年潇洒从容、声名盖世的周瑜,一世之雄曹操不也被大浪淘尽了吗?很显然苏轼的豁达,“一尊还酹江月”的“超我“情怀学生自己就可以概括了.

当然,我们可以用所学篇章为支点,迁移相同风格的作家作品,帮助学生系统形成对一类风格作品的认识,从而提高思维鉴赏能力.

比如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可以把它放到怀古词中,介入刘禹锡的《石头城》、杜牧的《赤壁》横向分析,让学生了解怀古诗词常常是作者处于某种特定背景之下,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业绩而引发的共鸣,抒发自己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抑或物是人非、斗转星移的悲情,情感基调多苍劲悲凉.

5.迁移风格迥异作家的作品

立足所学篇章,迁移不同风格甚至风格迥异的作家作品,引导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差异,提高思维鉴赏能力.

“有效”是课堂拓展第一追求,从语文教学的本质出发,根据文本的需要,认真分析教材,精心筛选拓展内容,挑选拓展形式,把握拓展时机,把拓展和文本教学融合为一体.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拓展才能为我们洞开一片更广阔的天地.

6.把握学生给教师的信号,及时拓展迁移

同课异构想出彩很难,而上海的吴老师在课程进行到三分之二,已经出现课堂时,因为一个学生回答问题产生多解,他在评价完学生的回答后,根据学生给他的信号立马引用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等”来深化文章情感.所以,抓住学生给的灵感是课堂拓展不错的一个契机,但对教师综和素质的要求很高

总之,拓展是丰富语文课的一大支点,好的拓展不仅给人文学艺术知识的享受,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这已经不是做题的层面,而是用过程与方法,解决思维品质、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选择,值得语文教师思考!


作者简介:岳华(1976- )女,汉,宁夏银川人,宁夏育才中学,语文教师,本科学历.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