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格教学前后的教学设计对比

更新时间:2024-02-2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926 浏览:11153

摘 要: 本研究立科师范院校,选取典型的教学设计进行对比分析,以反映师范生在微格教学前后的教学技能变化,为微格教学效果改进提供依据.

关 键 词 : 微格教学 教学设计 前后对比

微格教学是师范院校对师范生进行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方法,而学生的微格教学前后的变化可以反映微格教学的效果.笔者立科师范院校,通过实地的微格教学听课和对学生的深入访谈,获得大量的第一手信息,选取典型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变化促进微格实践课教学方式的改进.

一、教学设计

从大量的师范生微格教学设计中,选取典型的教学设计《一分钟》,它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一篇.

(一)微格教学前的设计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讲《一分钟》,大家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二、认读生字

1.指名读生字词

2.指导书写“元、哈、欠、迟”等4个生字

三、阅读课文

1.自由读

2.重点阅读

(1)元元打了哈欠,翻了个身,心想:再睡一分钟吧,就一分钟,不会迟到的.

(2)他叹了口气,说:“我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3)他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

四、总结课文

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作业是抄写生字词5遍,反复阅读课文.

(二)微格教学后的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认识“钟、零”等9个字,会正确书写“欠、元”等8个字.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知道时间的宝贵,懂得严格要求自己.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立正站好,要求是两臂举起来一动不动的站立,坚持一分钟,你们觉得一分钟长吗?

设疑:我们都知道一分钟是60秒,可我们的一个朋友元元同学却让一分钟变成了二十分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二、识字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

2.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1)熟字加偏旁识字:钟、零、闹、哈、迟

(2)熟字换偏旁识字:快一决、海一悔.

(3)猜谜语识字:“大门里边是市场’’(闹).

3.游戏巩固识字

从“我会认”和“我会写”的生字中,分组进行组词比赛

三、体会课文

1.正在上学的孩子怎么敢迟到呢?早上元元听到闹钟响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

2.元元可真贪睡啊,是个小懒虫!谁来当小元元,读一读元元贪睡的样子?

四、总结课文

元元因为一分钟迟到了20分钟,看来一分钟还真不可轻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大家再想想元元经历了这事件之后,第二天闹钟响后又会怎样做呢?

五、教学反思

我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用多种方法识字,用亲和力强的语言带领他们感悟文章,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更让学生吸取元元的教训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钟.

二、对比分析

(一)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渗透

微格训练前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单纯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情感性;微格训练后的教学设计,突出新课程理念.新课程要求实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了课堂教学比较完整的目标体系,由知识本位、学科本位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微格教学训练后,师范生明显重视对知识、能力、态度的有机整合,凸显对教学对象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体现对人的发展的整体关怀.

(二)重视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又称学习者,是理解教学内容的人.教学对象的分析就是学情分析,需要对教学对象已有知识水平进行分析,以及在生理、个性心理、智力、能力发展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

微格教学前没有意识到教学对象是小学生,教学语言有些呆板;微格教学后,详细分析了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接受知识的能力等,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过程,特别重视了教学口语.教师的语言考虑到小学生的领悟与接受的情况,努力做到儿童化,说话时多注入一些感情因素,节奏慢一点,语气柔一点,语调甜一点.教学口语要通俗易懂,明白流畅,适合小学生,同时在听课过程中发现师范生说话时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等,这些有利于加深小学生对讲话内容的理解,使其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

(三)重视导课的吸引性

导课是教师在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行为方式,是整个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恰当精妙的导入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微格教学前师范生进行了“今天我们讲《一分钟》”开门见山式的导入课程,简单明了但是没有吸引力;微格教学后师范生很用心地设计游戏导入,这种设计与内容相关,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情境,同时设疑进一步引导了学生积极思考,以引入教材内容.

(四)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地分析、探索、质疑等方法实现学习.引导自主学习,就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引、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微格教学前,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微格教学后,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方法出发,主动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识字中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积极启发学生,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同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五)善于用提问语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可见提问语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问语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相关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一系列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语言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提问,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地组织教学,培养学生思考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微格教学前,不重视提问语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没有精心设计提问语;微格教学后,带领学生体会课文环节时,设计了三个问题:“正在上学的孩子怎么敢迟到呢?早上元元听到闹钟响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元元可真贪睡啊,是个小懒虫!谁来当小元元,读一读元元贪睡的样子?”

1.提问要明确.首先,提问的目的性要明确,即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要解决什么问题.其次,所提的问题本身要明确,否则学生无法正确地回答问题.

2.提问要适时.提问要与学生认知的进程相吻合,在学生有疑、有思、欲问、欲解而又苦于不知如何表达之时提问.失时而问,便达不到好的效果.

3.提问要适度.这主要指问题的深度和难度要适当.所提的问题不能低于或高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问题太容易,学生会觉得没劲.问题太难,学生又回答不出.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即“跳一跳,够得着.”适度还指提问的数量要适当,不可无节制地“满堂问”,否则会使课堂秩序散乱,学生厌答,影响教学效果.


4.提问要能启思.陶行知说:“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这“巧”与“笨”的区别,在于是否能启发思维.提问的“巧”主要通过形式和角度的创新体现.没有启发性的提问体现为:简单化、机械化、没有回味的余地.

5.提问的技巧.(1)巧设矛盾、激疑设问.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提问揭示这些矛盾,以引起学生的思考.(2)由易到难、连环设问.一开始就提高难度的问题,容易把学生难倒,使他们失去兴趣.若先提一些浅显有趣的问题作铺垫,让学生尝到一点解决问题的乐趣,再加大难度,就不会觉得太难.(3)故布迷津、迂回设问.有些问题本可以照直提问,但会缺少启发性,学生的印象也不深;而采取“迂回战术”,改变提问的角度,有意布设迷津,让学生思路拐一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并加深印象.(4)叩其两端、正反设问.这种提问方法能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分析问题,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和思辨能力.

(六)重视结束语的延伸性

课堂的结束语是课堂教学将要结束时,教师对这堂课的内容提纲挈领地加以归纳总结或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拓展迁移所运用的语言.一个好的结束语,不仅对一节课起到约束作用,而且能把课堂教学再次推向并延伸至课外.

微格教学前“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过于匆忙,过渡不自然,没有用小结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微格教学后,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角度:临近下课他们的注意力进入分散期,不仅总结了全文“元元因为一分钟迟到了20分钟,看来一分钟还真不可轻视,我们应该珍惜时间”,而且精心设计结束语,提出新的思考题“元元经历了这事件之后,第二天闹钟响后又会怎样做呢”,以激活新的兴奋点,让学生课后观察、思索、探讨,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七)重视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学认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成功实现教学目标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进行积极深入的自我调节性的思考.微格教学前没有教学反思,只为完成任务而教学;微格教学后,师范生进行了综合全面的教学反思,使师范生自觉地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培养对教学的自觉意识,以及对教学活动的自我评价的习惯,有利于进一步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技能.

三、结语

微格教学为师范生提高教学技能提供了一个锻炼的机会,而教学设计是一个反映师范生在微格教学前后教学技能变化的微窗口,通过前后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师范生在教学的理念、行为的变化,但是在教学设计中还缺少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时数的安排、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学工具的准备及板书设计等,这些不足需要师范生不断改进.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