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心理策略

更新时间:2023-12-3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7909 浏览:80746

【摘 要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学生的学习心理,是教学活动的首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重要影响源.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心理,实现语文教学过程的心理学化.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构建、确立健康的学习心理.

【关 键 词 】新课程;语文教学;心理策略

The abstract new curriculum idea core is humanist. Student's study psychology,is the teaching activity most important constituent,is the education important influence source. The language teaching must take student's study psychology,the realization language teaching process psychology. The language teacher must consciously help the student to construct,the establishment health study psychology.

【Keywords】 new curriculum;Language teaching;Psychological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041(2007)09-0038-03

自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语文新课程理念已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少同志又产生了一种困惑: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文本、教法、手段,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人意.原因何在关键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内容是客观的,须经心理状态这一相似度检测才能内化于学习主体,而教学策略的最终价值是创造出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门,也是教者真正走进新课程的成功之门.正如《学习的革命》指出的:“这个学习之门必须打开,否则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所以,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构成,尤其是语文教师更应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和身心发展.为了语文教学的轻松、愉快、高效,语文教师至少要有意识地从如下八个角度帮助学生构建、确立健康的学习心理:

1调动求知

动机是学生学习的主观能源.动机是一种学习的需要,是激励学生行动起来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心理动力,对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内部的动机愈强烈,学生的外部行动愈坚决.学生有了强烈的动机才会产生学习热情,才会关注学习内容,而关注和热情是走入最佳心理状态的入场券.每个学生都潜藏着求知欲,只有调动了求知欲,学习才有动力.不断产生求知欲,学习就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准确定位,明确奋斗目标,并努力采取各种方式去实现它,才可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学习成长的过程才会更有意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生疑、质疑,在引导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中意识到更多的未知,引发强烈的求知的贪欲.


2激活学习兴趣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其中的好学、乐学思想充分肯定了兴趣的作用.“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家布鲁纳的这句话也有力证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作用.兴趣,是热情的温床,是成功的源泉;兴趣,是触发学生求知的“胃口”,是将艰苦学习转化为快乐学习的前提.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时,求知欲就旺盛,就能积极主动、心情舒畅地去学习,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专心致志,好学不倦,甚至将艰苦的学习看成是快乐的享受.

3善于自我激励

学生在一定的学习任务面前,经常产生畏难情绪或者对学习疑难问题缺乏钻研精神,或者注意力分散.这就需要意志激励,使学习能够坚持下去.意志,是人在变革现实的过程中,自觉调节自己的行动去克服困难以达到预定目的而产生的心理过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会融入人的精神世界.”积极的情绪能刺激学习,积极的暗示可以帮助学生开发自己的潜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在学生较好地解决了某个疑难的时候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经常性受到肯定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暗示,形成自我激励:“我能行!”

4培养合作精神

“过去的学习就像打乒乓球,最强调个人技能;现在则更像在踢足球,你需要不停地变换位置,并要关心同伴在做什么.”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这些要求已被视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合作不是一种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接纳.“与他人共在”,学习活动不仅与知识打交道,而且与人打交道,在对话交往中,各自都会有肯定、有否定、有启发、有创造.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分组完成社会调查专题、专题论辩、制作模型、编演课本剧等活动,使学生在喜闻乐见和积极参与中不知不觉地培养起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为其终身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

5注重探究观念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辞境俱佳的文章.学习语文的乐趣在于发现字里行间蕴含的事理和情趣,学生发掘这些课文的“情”“理”“趣”,自主投入学习,思维的火花便会不断闪现.这样的学习就不再是一件单调的事情,而是一件感受自然、感触社会、感悟人生的快乐事情.因为注重发掘,学生可以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情景中觅得闲适淡远;在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的抒怀中感受忧国忧民的焦虑;在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描述里体会观察的周正.因为注重发掘,学生可以因此养成探究习惯,提升学习能力,构建属于自己的新的精神家园.

6强化竞争意识

竞争是激励人们奋发图强的动力,通过竞争活动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合理的竞争机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快乐学习.如学生头疼的文言文学习,开展学习小组竞赛的形式,学生自己查找资料,共同讨论,小结整理,在紧张激烈的竞赛中,在愉快的氛围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古文学习不再头疼,而是乐趣无限.满足争胜好强的心理,激发自觉自愿的兴趣,经常有成功的体验,学生学习语文的快乐就会越增越多.

7关注社会人生

对人生的热情和对社会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生命体.如果语文教师能引导学生把关注社会人生化为一种自觉行为,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心智就能得以充分解放,视野就能得以开阔,思想就能得以深刻,语文课堂就会真正焕发活力.

8致力终身学习

追求发展,体现人的人生目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学习的意义就会显得实在而深远.语文教师要利用学科优势,激励、启发、唤醒并教育、引导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自我教育的定力.可以断言,学生真正树立了终身学习目标,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就一定会学得主动教得轻松,学得生动教得活泼,学得高效教得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