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声期的歌唱教学

更新时间:2024-02-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48 浏览:7959

摘 要 :“变声”是生理发展的必然现象.如处在变声期的学生,训练方法和保健意识不当,就会造成声带的损伤,破坏嗓音音色的美感,更不利于歌唱.因此,有效地发声训练和科学的保健意识,才能使学生安全愉快地渡过变声期.

关 键 词 :变声 变声期 轻声 保健

中图分类号: G65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6-0247-02


变声是人发育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变声之前,男女儿童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把它称之为“童声”.但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人体内部分泌激素的作用,刺激身体向成人阶段发展,比较明显的就是性成熟.除了身高、体重的增加以外,最明显的就是声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男孩子,喉头突出,声音变得粗而沙哑.因此,多数处在变声期的同学对自己在音乐课上发出的难听的声音而感到苦恼.

其实,只要注意在变声期中多给以声带充足的休息与保护,合理适当的应用,那么变声期所带来的问题也会很好的解决.但据调查,在我国某些地区,由于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不够,教学资料缺乏,歌唱就成为音乐课唯一的教学内容.学生无法在变声期保护声带,反而由于过度的使用,使声带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病变.因此,变声期教学与声带保护两者关系,便成了音乐教师必须解决的重点问题.

1.正确认识变声期,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

对于变声期年龄段的学生,无论在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还处于弱势阶段.这时候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厌烦自己的声音等反常的情绪.做为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这一现象.通过课堂讲解,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变声期?变声期间的声音发生变化又是怎样一回事?其实,正确认识到这一系列的事实,问题也就豁然明朗了.

青少年一般在14—16岁左右进入变声期.这个时期,人的喉部就开始前后、上下、左右迅速的发展.男性的甲状腺软骨会向前突出形成喉结,女性的上下伸展显露喉头的突出不明显.声音变硬,失去了童声的柔和感,声带变红充血,而且增厚,在两个声带之间(声门)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缝隙,特别是声门的后面的三分之一,不能闭合而形成一个三角形缝隙,变声三角区.因此,学生常常在回答问题、唱歌、说话中会出现声音嘶哑、冒怪音或破裂声等情形,他们便会显得紧张、自卑、孤僻、内向甚至还不知所措.为了让每个变声的孩子消除这些顾虑,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常常启发他们,并告诉他们:变声期是一件很正常的自然现象,就会象春天冰雪解冻,柳树重新发芽一样,同学们要有一个正确概念,别嘲笑变声的同学,因为每位同学都会经历这一时期.而且,变声期有个体差异,有的变声过程慢,则有些变声快.因此,发动同学们互帮互助,从而慢慢排除在心理上对变声期有障碍的学生,让他们能与其他同学融洽相处.作为教师我们要成为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2.认识保健作用,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孩子们从心理上能正确认识变声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后,对于变声期中的症状及外在的因素导致的不良后果要积极展开保健,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保护.

变声期中,身体的健康直接影响到喉咙的发音,进而影响变声.而身体的健康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充分的营养,二是积极的锻炼.只有保证身体健康,才能保证变声期的声音平稳过渡.性格的因素也有大的影响,性格内向和外向各有利弊.内向的同学说话不多,也不会大喊大叫,嗓子不会受到大的伤害,但由于内向,任何事情闷在心里,就会造成心理障碍.性格外向的同学生性活泼好动,免不了激动时大喊大叫容易使嗓子受损伤.因此,孩子们应从自身做起,把自己内向的、外向的行为控制最低限度,保护嗓音.同时还应做到:

(1)保证睡眠,早睡早起,保持声带的休息.过度的演唱及身体的不适都会造成声带的充血症状,使得声音沉重,不灵敏,失去光彩.因此一定要保证睡眠的时间,使声带得到充分的休息.

(2)注意身体的保健作用.由于工作或学习太忙及感冒也会引起声带的水肿,在这样的情况下,声音会变得粗糙,时间长了会导致声音及其它更严重的病变.所以要注意身体的保障,随季节的变化注意增减衣服,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嗓子有病也应及时看医生,不能拖延或自行盲目的用药.

(3)不要大喊大叫,以免声带张力过大而肿大.

(4)不食用具有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也应坚持不抽烟、不喝酒的行为.使声带保持平稳状态.

(5)体育锻炼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生更应如此,坚持上两操,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为声带的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总之,各个方面都要细心注意,尤其易得的病如长期性咽炎,鼻炎等嗓音病变,一旦出现不正常情况,应及早与医生联系,不要拖延,嗓子需要长期保护和保养.

3.教学过程中的训练与保护

变声期的保护意识除了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外,还得在课堂教学中继续深入提倡,把内、外有机结合,让孩子们切实注意变声的重要性和保健作用.

上面提到由于孩子们年龄的关系,发声器官比较脆弱,耐久性差,很容易疲劳,因此教学应杜绝高音量追求,而要细心引导学生学习轻声歌唱.把以前的大喊大叫的不良习惯纠正,要求小音量下的科学发声方法.在新课前,引导学生用轻声进行发声训练,先把情绪稳定下来,让声带彻底放松.课前的发声训练一定要安排有序、得当.如采用“U”母音的练习.

做这练习,先要读好“U”的发音,口腔自然形成打开状态.然后用轻声从中声区(d2)开始半音下行至低声区.这条发声练习要求学生注意气息的流动性,因为发“U”母音时,人的喉结会自然松驰并下移,从中声区(d2)轻起,声音中会自然加入检测声的成分,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喉咽腔、口咽腔“打开”、“通畅”的感觉,而且有利于纠正孩子们歌唱时又捏又挤的毛病.像这样轻声“说悄悄话”歌唱的优点:有助于减少喉部的负担,减少变声期声带的充血现象;减少歌唱时的怪音及跑调现象;有利于表达歌曲意境;能使学生获得流畅自然的声音,增强歌曲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歌唱心里的保护,甚至为以后艺术生涯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