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舞蹈教学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3-12-19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425 浏览:11630

也许所有的人都不曾预想到,作为在中国发展历史不长,普及面也不广的舞蹈,会如此迅速而热烈的进入广大普遍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之中,在家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各家电视台文艺节目中播放着舞蹈.如:武林争霸节目等深入人心,早晚走到街上,就能见到公园里,广场上,马路边,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甩着红绸,舞着绿扇翩翩起舞,家长带着去接受舞蹈启蒙教育的孩子行色匆匆.

巨大的需求使舞蹈教育这个行业迅速的发展了起来.在许多综合性艺术学校纷纷设立舞蹈专业,许多戏曲,戏剧学校也纷纷改造成艺术学校并首当其冲的设置舞蹈科.由于发展太快,在舞蹈师资力量的短缺及水准不高成了制约培养舞蹈人才的瓶颈.

据了解,绝大部分的艺术学校的舞蹈成员,都是有新毕业的大学生或老的舞蹈演员转任.新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教学经验,而老的接受教学工作时直接的想法是:从事了这么多年的舞蹈之后,再把自己毕生所学的功夫及许多年舞台实践的艺术感悟传授给学生,只需要本人具有无保留的胸怀及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就可以搞好教学了,但实际上要把自己对舞蹈的领会和感悟转变为学生对舞蹈动作要领的掌握和领悟却不是简单想当然就能完成的事.现从教员的角度反思起来,有对教材的掌握理解问题,有对学生基本条件的整体分析后有针对性的活用教材的问题;有自身的动作示范是否标准及要领提示是否精炼正确的问题.具体来说,我认为处理好下面三个关系很是重要:


一、掌握好课程量和课程进度的关系

"舞蹈教学大纲"是舞蹈教学的框架,其中明确的规定着各年级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或教学进度是否正常,是衡量一位教师是否称职最重要和最显著的"尺子".但决不能盲目的为了赶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首先要吃透教学大纲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仔细的弄懂大纲中规定的各阶段教学任务中,哪些动作学生易掌握?哪些动作学生不易掌握?哪些动作是在前一个动作掌握之后才可以"开法儿"的?哪些动作必须等学生具备了某些特定的能力之后才可以"开法儿"的?如果随意教授或次序颠倒可能形成或错误的动作定型,永远不得要领.

其次要弄懂教学大纲中哪些是核心练习?哪些是辅助练习,每一类动作都有它的关键要领,这些要领掌握不住这一类动作就无法掌握,为掌握这些要领而进行的练习是核心练习,核心练习是教学的主线,要自始至终贯穿训练全过程.此外,针对全班的具体情况,选择专门强化某一项指标的阶段性练习是辅助练习,辅助练习是阶段性的,待学生的某项身体指数有了明显提高之后,就可以终止辅助练习.

做好了以上两点,动作完成有了质量的保证,这样的教学进度才是货真价实的.

二、动作整体练习与分解练习的关系

一个完整的动作尤其是复杂动作,总是有许多动作元素组成,就像一架机器有许多零件组成一样,分析起来,它是有一定的时间表度(几个八拍)及空间幅度(肢体的摆动线路及身体的空间移位)组成,因此在教学中就有了"纵向"分解和"横向"分解的练习,"纵向分解练习"是指学生掌握的前几拍动作之后再练习后几拍动作,是按动作的时序分解的,主要训练动作之间的连接(顺法)."横向分解练习"是让学生的上肢动作掌握之后再练习下肢动作,是按肢体部位分解的,主要训练学生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整体训练和分解训练应交织进行,即整体--分解--整体--分解--整体,并在每次训练中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巩固掌握.

需要强调的是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有开始(起法儿)、动作主体、结束(妆势)三部分组成,教师不应过分强调动作主体而忽略了对"起法儿"及"妆势"的要求而使动作不完整,忽略了"起法儿"和"妆势"的教学会让人感觉学生跳舞很"匠气"缺乏艺术性.

三、能力训练和韵律感觉训练的关系

一个学生从低班到高班几年的舞蹈学习过程,身体各部分的能力和做动作时的感觉(韵律)应该是同步提高的,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两种错误的认识常常会困扰教学,一种思想是认为学生能力的强弱有硬指标可循,如控腿的高度、连续大跳的次数等等,而韵律好坏却没有明晰的量化指标,从而在教学的实践中不自觉的追求能力达标,忽略了韵律的日常训练,另一种想法是认为应该先能力后韵律,有了能力就可以依葫芦画瓢地完成动作,然后再细致要求韵律,这是因为仅仅把韵律作为动作的装饰和补充,没有把韵律当作动作的基本要素之一来认识,在教学中把能力和韵律割裂甚至对立起来是错误的,就运动力学而言,能力是指身体各部位肌肉的控制力和爆发力,韵律应该是完成动作过程中由躯干到肢体末端,肌肉的延伸感觉及速度、力量很精细的变化,是一种更为细致的肌肉运动的控制过程,两者都是由大脑支配肌肉的运动过程,因此在教授新动作的,两者都要同时讲清,以便让学生在初始阶段就有一种正确的肌肉运动方式.

以上只是本人在多年的舞蹈教学中的思考,感性的成份很多,因此就叫漫谈舞蹈教学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