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教学的体会

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19898 浏览:91867

〔关 键 词 〕 诗歌教学;朗读;意象;联想与想象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91—01

一、引导朗读,培养语感

诗歌是情感的结晶体.每一首诗,都是人间一段真情的告白.朗读是培养语感的最好方式,能增强语音、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有感情地朗读新诗,可以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陶冶学生思想情操,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

新诗是一种独特文体,具有音乐美特征,朗读不但要有感情,而且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美和音乐旋律美.例如,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三个连续反复的“从明天起”句子读来就很有节奏感和韵律美.

美育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音乐则是最能激发学生情感的美育方式.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初读诗歌的理解感受为它选配音乐并简述理由,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意境,激发主动求知、审美的,为课堂教学创设审美情境作铺垫.通过课堂上的配乐朗读、陈述配乐理由、师生共同欣赏来增强学生们的直观形象感,引发不同的审美感受.集体齐声朗读更能让学生感受新诗的音乐美,体验诗的节奏感,这就是新诗的“美读”.美读会增加美感,美读是提高学生审美层次,增强教学境界美的有效的方法.朗读新诗,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新诗的感悟能力与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层次与语感能力.鼓励学生多读诗,培养朗读新诗的习惯,不要以讲代读,忽视学生朗读的效果.通过不断地反复诵读,达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熟读成诵的目的,激发学生在读中想象, 对诗歌进行整体体验.

二、捕捉意象,感受意境

诗歌与其他的文学性文体不同,它蕴涵着文字之外的深意,文字的符号下附载着意象,暗含着哲理,流动着音韵,跃动着情趣.诗歌是一种含蓄的艺术,它是用形象来思维,来反映诗人眼中和心中的世界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要以读促品,指导学生捕捉意象,深入感知诗歌描绘的意境,这是解读诗歌的关键.


一首诗歌最易感知的东西是诗歌的情感,而情感是靠诗歌的意象来体现的.意象就是诗歌中饱含诗人感情,带有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时,总要从自然界,从生活中选取一些物象用于作品中,借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席慕容的《乡愁》中,“笛”、“月亮”、“挥手”等意象表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没有年轮的树”则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割舍不断,无法用时间计算的思念之情.又譬如《星星变奏曲》,其中最主要的意象就是“星星”,一般来讲“星星”象征了光明,即诗意、春天、温暖、希望和自由等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而在这首诗中的“星星”又有其特定的情境和意味,它所显现的不是阳光普照的光明,而是茫茫黑夜中闪亮的微弱光明,借此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着地追求的理想.另外用“夜、冰雪”等意象用来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整首诗诗意含蓄朦胧,意境优美,如果学生能捕捉到意象,自然也就领会了诗人所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抒发的思想感情相融合的艺术境界.因此在教学中重视探讨“星星”的意义,也就是探讨了诗歌的主题,教学难点会迎刃而解.

三、鼓励联想与想象,品味诗情画意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任何文学作品的欣赏都离不开联想和想像,现代诗歌的鉴赏也不例外.每一篇诗作都是客观世界在诗人心中的再现,或多或少地打上了诗人自身思想感情的烙印,读诗必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诗人心中之诗——纸上之诗——读者心中之诗.所以鉴赏诗歌首先应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感悟诗歌的内涵,品味诗情画意.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环节,就是联想和想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如教学《天上的街市》的过程中,可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诗人的深情絮语,看看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哪些画面?”并让同学们描述出自己头脑中的画面,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同学们大多能结合诗歌内容有所想,有所说,当然学生此时所说的已不完全是诗之内容了,而总是带有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了.

现代诗歌教学中,通过这样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描述能力,又活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品味了诗情画意,陶冶了性情.同时,学生在联想和想象中,加进了自己的感悟,又不同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

编辑:刘於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