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习题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4-01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6227 浏览:22102

摘 要:结合新课程的教学实际,要很好地掌握理解重难点知识,除有效的设计教学活动和安排好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针对性的习题练和讲来突破.

关 键 词 :习题教学;做法;同化;迁移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化学的教学内容容量加多,教学时间相对较紧,对一些抽象性的理论性知识,学生感觉很难理解很难掌握,学生大部分只停留在对知识的死记层面,不会应用到题目的解答中.因此,经常听到老师们抱怨:“这个题我讲过几遍,还是有很多学生出错!”找学生访谈,有的学生诉苦说:“老师,这些题我记得好像你讲过,当时也听懂了,不知为什么还是容易出错.”为何会出现“教师觉得累,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好”的现象,值得我们深思.我们有必要找出其症结,采取有效的措施,使教师的教与学遵循学习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化学的教与学,提高习题教学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提高习题教学质量方面的一些做法,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习题教学.

一、习题教学要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问题的针对性

习题教学时,容易出现教师感觉累,学生昏昏欲睡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采取或出其不意变换角度设问;或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讲解及让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类似题目,将相关知识点、解法联系起来;也可在评讲一些易错题或难一点的题目时展示学生错题过程,让学生参与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加深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或在批改作业发现有学生有好的解法时,通知他做好准备,讲解该题,让他来讲思路和方法;还可就一些典型题目增加新问题或改变题设条件等手段,这样可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各有所获,避免出现一部分学生听不懂,一部分学生又不愿意听的局面.


另外,习题教学时,要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从学生有代表性的疑问或思路入手,及时调整问题的呈现方式或转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加强问题的针对性,会更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二、总结、归纳规律时要注意特殊情况

从学生学习化学的心理状态来看,学生易于并愿意接受化学规律的共性,往往忽视了这些规律的一些特殊之处.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绝对”“一定”“常常”等判断时,学生通过接触几道相关应用后,容易使之绝对化.高中化学反应规律比较多,这些规律之外又有特例.因此,在学生掌握该规律后,有必要强调特殊性的存在,从一定程度上防止学生思维的片面性和绝对性的毛病.

如我们经常通过变换电极材料来判断原电池正负极和电流方向后,得出在原电池装置中,活泼性强的做负极,活泼性较弱的做正极的结论.此时,教师还应及时补充如Al|NaOH(aq)|Mg,Cu|HNO3(浓)|Al等原电池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在原电池中,活泼性的强弱应该是相对电解质溶液而言的,帮助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变化对电极的影响.

三、善于借助图形,使复杂问题条件直观化、简单化

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化学问题,学生在解题时既要分析题目给出的信息,又要从头脑中检索解题所需的知识经验,不断寻找与未知的联系,这一过程是在容量有限的“工作记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造成难以深刻思考问题与已知信息的内在联系而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的结果.如在涉及过量问题的计算时,我们常用分类讨论法.学生若只根据相关的化学方程式讨论和确定取值范围及产物时,一旦讨论或计算较复杂,思维极易发生混乱.就会出现即使教师“讲过几次”,在以后的测试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会出错的现象.如果借助数轴或数形结合来讨论,则可有效避免出现漏解和一错再错的情况.

相对应的,有些题目涉及反应较多或条件隐蔽,不容易理出问题的头绪也可考虑利用图像.将题目的条件及涉及的反应用类似于流程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能将解题可能用到的思路外现,并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明确未知及其联系,从而有利于他们集中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思考,而形成一种解题思想和方法.

例.用4.35 gMnO2与过量浓盐酸加热反应后,多余的盐酸用10%的NaOH溶液40 g恰好中和;若再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AgNO3,则可生成AgCl的质量为多少克?

分析:由于求的是AgCl的质量,主要关注溶液中Cl-如何变化.根据反应的流程框图,可以整体把握题意,知AgCl的Cl-来自NaCl和MnCl2,而NaCl中的Na+来自NaOH,MnCl2中的Mn2+来自MnO2,两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已知.根据Cl-守恒可以求出AgCl的质量.

将一些涉及多个反应或多个步骤的计算用流程图来表示反应历程,学生会很容易理清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从而理顺思路,抓住问题的关键,从而求解,这有利于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死记硬背教师教给的方法.

四、一题多解应前后联系,及时巩固和归纳解法运用范围

对同一个题目,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可能有不同的解法,教师常常在将几种解法示范后草草收兵.此时,学生对这些方法的理解可能是模糊的、不完整的,下次遇到此类题目说不定还是会出错.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它采用了什么原理,有哪些题目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运用范围有哪些?经过这番思考后,教师应对这些解法运用范围进行总结归纳,突出强调一些通用的方法.课后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补充类似题目予以巩固.

教师平时授课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这样的话可能一时讲解所花的时间比较多,但容易揭示问题的本质,探索一般的规律,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同化和迁移,优化学生的思维,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五、习题教学课后,及时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和反思

在作业发下去后,教师应要求学生对做错的题目认真改错,并将笔记看一遍.课堂上,由于有教师的引导,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感觉听懂了.课后,再让学生做某个题,说不定他还是不会做.这一方面要求教师要研究学习策略和学生学习心理,转变教法;一方面,要求学生要认真做好笔记,加强学法指导,并要求学生课后花十来分钟把当天讲的习题和方法再看一遍予以巩固.

每章结束后,学生对该章的知识在头脑中说不定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对一些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还缺乏了解,此时教师应要求学生画出本章的知识网络结构;若涉及元素化合物,求写出其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的网络图.在复习时,可示范相关网络图让学生补充和完善.一章测验后,要求学生对本章自己易出错的知识点进行反思和总结,提醒自己在哪些方面要注意,如何避免再出现类似错误.还可要求学生就本章常用的解题方法进行举例并与同学讨论和结合教师的讲解,尝试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些方法的运用范围.这样,学生反思自己学习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各种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其中的经验及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最适合自己,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形成独立思考的学习者.

总之,针对习题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多与学生交流,善于向同事讨教,共同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弥补、改进,提高习题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