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学

更新时间:2023-12-2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29898 浏览:142026

教学情景:我的一堂数学课,教学《圆的周长》.

老师要求每个同学拿出备好的学具——圆,要求学生动手去操作,去发现测量圆一周的长有哪几种方法.一阵喧闹后安静了下来,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有的说把圆作好记号在刻度尺上去滚动一周,就可以直接测量出它的周长;有的说用线绕圆一周,剪去多余的线,拉直放到刻度尺上一盘就得到了圆的周长.

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真聪明,方法真多,我们可以把这些方法叫做“化曲为直”的测量方法.

老师随机拿出一根一端系有小红球的绳子,请一生上讲台,捏住绳的另一端不停地舞圈,形成了一个抽象的“虚圆”,老师要求观察思考:用前面的“滚”和“围”还能测量它的周长吗?学生愣住了,纷纷摇头.老师启发:“正方形的周长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又猜猜:圆的周长应该与圆的什么有关?学生你看我,我看你,小声猜测着.这时,老师拿出分别系有小红球但长度明显不同的两根绳子,同时不停地转动,形成了两个大小不同的“虚圆”,要求学生再仔细观察,讨论思考:哪个圆的周长要长一些?为什么?学生很快就发现了绳子长的那个圆的周长大,因为它转出来圆大.老师随即追问:“那绳子的长,其实就是圆的什么?”学生很轻松地发现其实绳子的长就是虚圆的半径.老师再次拓展:“和圆的半径有关,也可以说和圆的什么有关?为什么?”当学生小结出圆的周长和它的半径、直径有关之后,老师充分肯定,并提出继续探究圆的周长与它半径或直径究竟有什么关系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学习,完成学习圆的周长的计算.

教学反思:测量圆的周长有几种方法?老师打破了教材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传统做法,吃透教材,又大胆走出教材,放手让学生探究.学生带着老师步步紧逼的问题,一边动手,一边观察,一边思考,充分将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行使学习的主动权.这样,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自由的活动空间,有自我表现的机会,更有了一份创造的信心.学生个个学习兴趣特浓,情绪高涨,探索出了测量圆的周长的多种方法,并归纳出了它们的共同点.这一过程,老师先给了学生“材料”,再放手让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发现规律,得出结论,让学生自觉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当学生品尝自己探究成功的喜悦时,老师又精心设计了舞动小红球的游戏,让学生观察,形成的“虚圆”,它的周长还能用你们说的方法去测量吗?这一问题,打破了学生的认知平衡,陷入沉思.就在学生苦思不得其解时,老师相机引导学生猜想,再次观察甩小球的游戏,让学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最终让学生悟出圆的周长与它半径或直径有关.圆的周长仅与其半径或直径有关,教材未作提示,老师易忽视这个知识体系中的衔接,学生往往也会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为此,老师就要深挖教材内涵,采用“诱生深入,步步相逼”的方法去设问,通过学生联想、猜想、观察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这种过程,突出了学生自己如何探究知识、如何生成结论,突出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的训练与培养,突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获得,促使学生经历探索的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