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8087 浏览:32108

【关 键 词 】提高;实验;有效性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生物实验作为生物学科的基础,既是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又是体现人的认识过程从思维到再创造的生动典范.通过生物实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这个平台进行验证和探究规律的能力.新课程教材更是加强了对实验的教学要求.但在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学生在课前没有预习,课内动手慢或不动手,课后不总结,学生对实验没有兴趣,实验成功率不高等.在新课程实施中如何提高生物实验的有效教学,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应有的作用?以下是结合几年来生物实验教学实践,得到的体会和想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某一知识感兴趣,就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燃起他们对知识追求的热情,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从而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高,气氛就活跃,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有良好的开端.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不把问题的答案一下子交给学生,而是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最佳的思维状态,如从上第一节起,我就努力营造好学习氛围,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显微镜,学生对各种显微镜的结构和放大倍数充满好奇和议论,我在给予正确答案后就势引导他们:大家在学会使用低倍镜的基础上能否用高倍镜观察多种细胞?大家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结果有70%的学生在3分钟内便能在高倍镜下找到物像.第一节实验课上得很成功,而且学好生物、做好生物实验的积极性由然而生了.


二、加强组织教学,以学生分组实验为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演示实验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演示,将实验现象及其变化规律展现出来,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但由于条件限制,学生无法参与或只能有少数学生参与.而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主要途径.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学生用科学、严谨的态度做好分组实验.2、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明确目的和熟悉过程,如明确实验名称或课题(是关于什么内容的实验);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问题或事实);实验原理(进行实验所依据的科学道理,隐含着实验检测设和预期);实验材料和条件(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完成该实验必备的仪器、设备、药品等);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的操作程序);实验测量或观擦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观擦指标与准确的记录);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其原因).3、严守课堂纪律,规范实验操作.4、分工明确,人人都必需实验.5、注重观察,认真记录和分析.6、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指导过程中重点有:、引导学生把握好变量,含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与反应变量、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尤其在综合研究多变量时,要求一定要先研究一个变量,再研究另一个变量,即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引导学生把握对照性原则.对照性原则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条件对照、相互对照.选择适合的对照是实验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目的还是在于平衡或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通过设置实验进行对照,可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也可增加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教师还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创新,从而提高实验的高效性在.

三、多元化操作,培养学生实验中的创新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常担心学生弄不明白,而把一切内容嚼烂后喂给学生,这样做大大地限制了学生重新能力的发挥.实践证明,中学生有巨大的创造潜能,实验和探究活动应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操作这是学生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的好机会,教师应该抓住这个好机会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指导学生创造思维的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这里要形成一个正确认识,规范化实验操作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系.两者并不矛盾,即教学中需要创造性或探究过程,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应该进行规范操作,否则是不科学的甚至是不安全的.

我们应该采用多种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生分组实验,在督促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探究.也许这样会造成一些“混乱”,学生也得不到比较准确的实验数据,但可以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实验时学生需要在多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追求既定目标的过程中,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协调,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可以使学生的分析、抽象、综合和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四、重视实验反馈,提高实验的效益

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讨论分析、总结,让学生汇报实验现象和讨论实验结果,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进行适当的评价和引导,使学生及时进行实验反思,达到创新认识的目标.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原始记录和实验体会写好实验报告,能总结出实验的成功经验或实验中出行异常情况的原因,这是一种很好的实验反馈途径,教师及时批阅,对于学生的对某个问题的独特看法,对某项操作的有益建议,对实验的改进意见等,要给予鼓励、交流,让师生都有所收获.这样延伸了实验课的教学,并使其与理论课的教学有更深层次的交汇与渗透,因此,要重视实验反馈,提高实验的效益.

五、利用电教手段,增强实验的效果

电教手段主要有或利用投影技术,或利用实验录像,或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手段来辅助实验教学,如对于操作难度较大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观看一段实验操作录像,并通过慢放、暂停、回放等方法,告知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经过形象直观的引导,必然有效激发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进而进行正确、规范地操作.利用电教手段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对重点、难点问题加深理解,使错误之处得以纠正,正确的知识技能得以巩固,使之更深刻、更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技能,从而提高实验有效性.

总之,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多方面的长期培养,做好每一个实验来不断积累提高.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会发现理论课上不能遇到的问题,通过分析、反复尝试,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一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而言是一种综合性的发展过程,包括科学实验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探究和创新能力均得到了发展.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和训练,切实加强实验教学,根据实验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实验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