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的作文教学

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84 浏览:10164

摘 要 :本文根据中职学校作文教学中的现状,遵循教育规律,结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教法,即作文教学的方法.

关 键 词 :作文教学;写作兴趣;积累材料;模仿;创新

当前,中职学生大多写作能力偏低,并且缺乏学习信心和创作毅力.每逢作文,愁容满面,抓耳挠腮,没啥写,不会写.语文教师想方设法培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及创造性思维,对学生进行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写作训练,但还是收效不大.因此,很多中职语文教师对作文教学,大大降低了要求,只满足于专业和职业要求的应用文写作,将作文教学禁锢于职业教学的樊笼里,使作文教学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折断了学生想象的翅膀.

其实,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学习成绩不好,但还是积累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他们已基本过了识字关,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语文老师应该坚定信心,开启学生的创作之门,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

如何开启学生创作之门和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也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兴趣在习作中的重要性非常巨大.

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呢?

(一)让学生细心观察,激发写作思维

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细心感知具体形象的事物,让学生写熟悉的内容,激发其积极的思维,进而产生表达的愿望.如先让学生观察实物和图画或参观游览,然后按一定顺序写出来.学生对这写作会很有兴趣,而且写得很轻松愉快,写出来的作文既有具体内容,又有真情实感.

(二)以成功的喜悦,激发写作

首先,我们采取鼓励的原则,总体上对文章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也对文章一些小的优点,某一方面、某一段落的长处也都给予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对后进生文章中的闪光点,甚至一个句子或用准的一个词也要给予鼓励,以此培养学生写好文章的自信心.其次,为学生下评语时,以商量的语气对文中不尽完美的地方提出建议或要求,指导学生以更高的标准,从更广的角度去审视、修改.最后,写批语时,还对文章中所表现的内容与学生本人的真实表现进行联系.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一般来说,学生都喜欢表现自己,都有好胜的心理,多开展些竞赛活动,能给他们更多的参与和表现机会,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创作的热情.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由于竞赛中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增长,因而多数人在比赛的情况下学习和工作一般比没有比赛的情况下好得多.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提高写作能力.如开展作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让学生品尝胜利的喜悦,或寻找差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不但可以调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我要写”的兴趣,还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习作的质量.

二、寻找源头活水,注重材料积累

在作文素质训练的诸环节中,“材料积累”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叶圣陶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充分说明了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叶圣陶还说过:“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这话言简意赅,表明了阅读与写作的关系.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既要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又要指导学生搞好阅读.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并累积写作素材,解决“腹中无墨”的问题.

如何积累材料呢

(一)开发材料源头,寻作的活水

写作材料的来源,无外乎两种渠道:一是社会生活,一是书本传说.前者靠感受,后者凭阅读.因此,我们可以将“写作之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直接的,即通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材料.由此而写来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枝丰叶茂.另一方面,是间接地获取材料.这主要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轶闻逸事等.

对于学生来说,间接获取材料这一源头最为广泛,因此要特别重视这一渠道,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是要把文章读懂乃至读熟,明白作者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中心的,切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且读后应能记住文章的内容,知道其大概的意思.其次,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时,不仅要善于把那些生动、优美的词语和精彩感人的片段摘录下来,还要勤于写读书心得等.

(二)规范积累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

围绕材料积累的两种途径,我们可以确定两种相应的积累材料的基本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受到一定启发,并摘抄美言妙句,记下点评之心语.这一形式可具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纯文笔精华摘抄,一类是美文感悟积淀.学生通过这两种形式,可以积累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从中受到文学美育的熏陶,从而得到多方面的收获.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养成了积累材料的习惯,积累的材料越来越多,写作时自然就不会有“无米下锅”的现象出现了.

(三)创设积累条件,力求有“源”可“溯”

每个学生的藏书毕竟是有限的,如何使之有足够的阅读量呢?我们的做法是:第一,建立班级流动图书馆.即把全班师生的个人藏书统计起来,汇编一个目录表,全班师生每人一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相互借阅.第二,每人每期订一份报刊(家庭困难者可几人合订一份),充分让这些报刊在班上流通生效.第三,充分开放学校图书室、阅览室,满足广大学生的阅读需求.第四,搞好校刊发放与报纸宣传展览工作,不断为学生提供新鲜丰富的精神食粮.通过这一系列做法,让学生有“源”可“溯”,实现资源共享,发挥整体优势,为学生创设积累材料的广阔天地. 三、从模仿走向创新

“模仿写作”指的是,在阅读了某些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作品之后,在读懂作品的基础上,模仿文章的思路、写作技巧来写相同题材、相似结构的文章.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难度,又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学习写作的必经之路”.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仿写,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何指导学生仿写,并在仿写过程中不断创新?

(一)指导学生阅读课内外大量的好文章,尤其是优秀的范文

人们都说:“熟记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与写作的关系是密切的.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课内外资料,让学生在扩大阅读量的同时,熟悉、理解那些好文章的优美词句和独特的结构.

(二)鼓励学生多做仿写练习

吕淑湘先生说过:“一个人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如果在学习写作时多进行仿写,就降低了写作难度,就可以让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就会很愿意进行练笔,并更好地修改作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因完全感受了写作的整个过程而积累经验.教师应指导学生经过语言句式的模仿,文章结构的模仿,文章写作方法的模仿和文章选材的模仿,让学生从中悟出写作的方法,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在模仿中不断创新.

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把创新写作看成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会学生仿写的同时,要及时点燃学生习作上创新的火花,与学生一起把创新作文教学搞活、搞好,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职业学校作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特点,加强信心,勇于探索新途径、新方法,正确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尽最大可能激发学生阅读积累的兴趣;要鼓励学生敢于表达真情实感,敢于写出个性化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作文是生活的写照,是语言的熔炉,是思维的火花,使学生想写、爱写、善写.

(作者单位:增城市成人教育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