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策略

更新时间:2024-04-15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5887 浏览:21046

摘 要: 目前,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尽管教师已经很努力,但教学效果依然不理想.而究其原因,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广大教师应对教材认真把握和钻研,不断转变观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大胆革新,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大幅提升.本文作者对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实施有效教学、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率谈谈看法.

关 键 词 : 小学数学教学 有效教学 重要措施

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是有较强的系统性,每一个知识单元衔接得非常紧密,具有环环相扣的特征,知识点是相对发展和延伸的,按照自然顺序对整个单元进行构建,形成了一个系统的整体课程.这也就决定了每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不会节节都难,但会有一节或几节的难点和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主导与制约的作用.针对这一关键点,我们将这样的一节或几节作为整个单元知识点的突破口,加强思维训练,采用诱导式教学,帮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转化和迁移,对后继知识能够半独立或独立完成,依附于知识的内在联系,训练和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一、备课思路的改革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

教师首先要“要上好课,必备好课”.备课不仅要解决“教师怎样教”,更要解决“学生怎样学”,要把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教师在每节课之前,不管怎样预设,即便是做好了充足的备课准备,也会在课堂上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通过课后的补充和反思,对执教体会和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疏漏,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对传统的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不仅使课堂教学效率有所提升,同时还使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二、把握教材是保证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日常听课时常发现:教师授课时,往往就题讲题、就事论事,不分轻重缓急、照本宣科地平均用力.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在授课前没有很好地把握教材.教材的把握重点在于要有“大处着眼,细节润色”的观念.从大处着眼意在以全局的目光看教材,运用联系的观点从整体上认识与把握教材;从细节润色指通过对教学目标的透彻理解,明确每个单元与每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有效地保证教学质量.

三、突出重点是实现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

抓住与突出教材中本质的、主要的内容,通过教师创造性地加工处理,最后在教学活动中突出表现出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举一反三能力,是教师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核心.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发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是完成有效教学的重点

智力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智力因素的内容相当丰富,它们广泛地贯穿在各个年级教材的例题与习题中.

《标准》要求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智力因素,进行有意识的挖掘,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在教材中,那些标注“拼一拼”、“想一想”的内容,都有大量的智力因素蕴含其中,其宗旨是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交流,包括一系列推理、验证、猜测、试验和观察的过程,让学生大胆进行尝试,在合作交流中,通过进行主动探索和动手实践,培养各种推理、思维、想象的能力,进一步实现智力的发展.

五、改革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是保障有效教学的重要措施

“什么样的课是一节好课?”,“怎样去评价一节课的好坏?”,“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这些从标准上、手段上及考核体系上提出了对教学活动的评价,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究课题.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侧重点决定了评价的结果,还决定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导向.原有的评价中心在教师,关注于“教师教的情况,忽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情况,尤其对学生学习过程及该过程期间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等不够关注,这种不以学生为本的标准是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因材施教,挖掘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能力,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重视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培养,采用三个方面的综合评价,包括“教学方法手段、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不仅仅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给予关注,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态度和情感给予关注.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这是实现数学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在教学中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有效课堂”,对新课改成果进行巩固,同时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幅提升,是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广大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探索,努力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