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点赞:3272 浏览:8521

问题情境,是指一种具有一定困难、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需要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熟悉教学内容,掌握教材结构,把握新旧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其次,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已有数学认知结构和智能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按照知识发展的逻辑顺序、学生数学思维规律,从已知到未知、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地安排内容.

一、利用趣味故事和史话创设问题情境

在探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寻找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创设出若干问题方向,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提出来,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进行探究.问题创设得好,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会使他们体味到趣味.

在教学中结合有趣的故事和史话,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问题.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极大地提高了高中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观能动性得到很大的发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创造潜能得以发挥.

二、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知识是由自身的发展而产生的,有些是源于实际生活.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问题的引入也可以联系生产、生活实践.如果把抽象的问题赋予了实际的意义,更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提高了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新课导入时创设问题情境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新课导人时,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学生带人问题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求知的需要.例如,在讲平面向量这一章时,学生第一次接触向量不容易理解,那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情境,把学生代人向量这一节,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小题目:老鼠由A向东北方向以每秒6米的速度逃窜,而猫由B向东南方向以每秒10米的速度追.问:猫能否抓到老鼠这样,学生很自然地去思考速度这样一个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合课题实际设置信息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学情境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活动中去.例如,在学习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这一章时,有很多的知识要运用勾股定理这一特定的函数关系式,在学习三角函数时,要回过头来,温习过去已经学过的知识;可布置练习作业,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查有关勾股定理的内容,然后在上课时看谁查得的资料最多.有的学生说:在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有的学生说:勾股定理乃千古第一定理.在古代,许多民族发现了这个事实;我国的算术《周静算经》中,就有勾股定理的记载;在西方,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百牛”定理;有的学生说:勾股定理导致元理数的发现;有的学生说:据不完全统计,勾股定理已有三百多种证明方法,连美国第二十任总统伽菲尔德也对勾股定理痴痴人迷,他的证法在数学史上被传为佳话,被称为总统证法.学生了解到古代人民对勾股定理的研究,反映勾股定理的悠久历史、重大意义以及先民的聪明才智.把这些简单的东西学好了,对高中阶段的三角函数学习大有帮助.

教学中,只要结合具体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就能使枯燥拍象的内容变得生动直观,就能把书本知识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产生“疑而未解,又欲解之”的强烈愿望,进而转化为一种对知识的渴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关论文范文